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--以WZ大学为例
| 摘要 | 第1-8页 | 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 
| 1 绪论 | 第10-16页 | 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 
| ·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10-11页 | 
| ·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 
| ·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 
| 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 
| ·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 
| ·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 
| 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| 第12页 | 
| 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 
| ·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心理健康介入和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 
| ·研究评述 | 第14-16页 | 
| 2 研究设计 | 第16-20页 | 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 
| ·理论依据 | 第16-17页 | 
| ·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| 第16页 | 
| ·优势视角 | 第16-17页 | 
| ·核心概念 | 第17-19页 | 
| ·高校学生 | 第17页 | 
| ·学校社会工作 | 第17-18页 | 
| ·心理健康 | 第18-19页 | 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 
| ·研究地点和对象选取 | 第19页 | 
| ·研究工具 | 第19-20页 | 
| 3 WZ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| 第20-25页 | 
| 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20-23页 | 
| ·样本的基本情况 | 第20-21页 | 
| ·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现状 | 第21-23页 | 
| ·WZ大学学生心理问题特点 | 第23-25页 | 
| 4 WZ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| 第25-53页 | 
| ·家庭因素 | 第25-31页 | 
| ·与家庭因素相关的统计分析 | 第25-30页 | 
| ·家庭因素小结 | 第30-31页 | 
| ·学校因素 | 第31-37页 | 
| ·与学校因素相关的统计分析 | 第31-36页 | 
| ·学校因素小结 | 第36-37页 | 
| ·社会因素 | 第37-42页 | 
| ·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统计分析 | 第37-41页 | 
| ·社会因素小结 | 第41-42页 | 
| ·个体因素 | 第42-52页 | 
| ·与个体因素相关的统计分析 | 第42-50页 | 
| ·个体因素小结 | 第50-52页 | 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52-53页 | 
| 5 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健康问题的实例 | 第53-57页 | 
| ·案例介绍 | 第53页 | 
| ·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 | 第53-56页 | 
| ·总结与思考 | 第56-57页 | 
| 6 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介入 | 第57-65页 | 
| ·个案工作的介入 | 第57-60页 | 
| ·情感方面的介入 | 第57-58页 | 
| ·认知方面的介入 | 第58-59页 | 
| ·行为方面的介入 | 第59页 | 
| ·环境方面的介入 | 第59-60页 | 
| ·学校小组工作的介入 | 第60-62页 | 
| ·促使接纳和认同自我 | 第60-61页 | 
| ·自信的建立和提升 | 第61页 | 
| ·理解他人和换位思考 | 第61页 | 
| ·改良人际关系 | 第61-62页 | 
| ·社区工作的介入 | 第62-63页 | 
| ·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 | 第63-64页 | 
| ·结论 | 第64-65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 
| 附录1 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(CCSMHS) | 第68-71页 | 
| 附录2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(自制) | 第71-74页 | 
| 附录3:个案访谈提纲 | 第74-75页 | 
| 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