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大穗型小麦品系高产生理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研究背景第10-1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、意义第10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小麦光合及荧光交换参数研究概况第11页
     ·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小麦氮素的积累和转运动态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·小麦产量相关性分析第12-13页
   ·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14-16页
第二章 研究材料与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·供试材料第16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项目和测定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叶片光合速率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·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·叶绿素含量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·叶面积指数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·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测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叶片养分含量测定第18页
     ·氮素分配及转运的采样与测定第18页
     ·产量及构成指标测定第18页
   ·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8-19页
第三章 大穗型小麦产量形成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第19-26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19-24页
     ·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第21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小麦叶片荧光参数变化第21-23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育期小麦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变化第23-24页
   ·讨论第24-25页
   ·小结第25-26页
第四章 大穗型小麦叶片性状与养分含量及氮素分配特征的研究第26-35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6-33页
     ·小麦不同生育期旗叶比叶面积(SLA)的变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小麦不同生育期旗叶干物质含量(LDMC)的变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营养元素平均含量的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小麦抽穗期叶片性状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第29页
     ·小麦成熟期氮素在小麦不同器官的积累与分配第29-33页
   ·讨论第33-34页
   ·小结第34-35页
第五章 大穗小麦品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第35-4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大穗小麦产量及构成特点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第37页
     ·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·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·小结第39-40页
第六章 主要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作者简介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棉花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的RNA-Seq转录组分析
下一篇:不同品种小麦硒的耐受性差异及其动态吸收、转运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