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红河县观塘街滑坡稳定性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滑坡 | 第8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| ·定量分析方法 | 第9-11页 |
| ·定性分析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| ·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| ·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滑坡概况 | 第16-36页 |
| ·滑坡区自然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| 第16-31页 |
| ·自然地理位置 | 第16页 |
| ·气象水文 | 第16-19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19页 |
| ·地层岩性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| 第19-23页 |
| ·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| 第23-28页 |
| ·水文地质特征 | 第28-30页 |
| ·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 | 第30-31页 |
| ·滑坡的基本特征 | 第31-36页 |
| ·滑坡周界及形态特征 | 第31-32页 |
| ·滑坡地表变形迹象 | 第32-34页 |
| ·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滑坡机制分析 | 第36-41页 |
| ·内在因素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36页 |
| ·地层岩性 | 第36-37页 |
| ·地质构造 | 第37页 |
| ·外在因素的诱发作用 | 第37-40页 |
| ·水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| ·地震作用 | 第38-39页 |
| ·其他外在因素作用 | 第39-40页 |
| ·滑坡破坏机制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滑坡形成机制 | 第40页 |
| ·观塘街滑坡产生机理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 | 第41-76页 |
| ·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性 | 第41-52页 |
| ·极限平衡法简介 | 第41-44页 |
| ·平衡推力计算原理 | 第44-47页 |
| ·附加力 | 第47页 |
| ·计算参数选取 | 第47-49页 |
| ·计算模型及工况 | 第49页 |
| ·滑坡稳定性评价 | 第49-52页 |
| ·FLAC3D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| 第52-76页 |
| ·FLAC3D程序简介 | 第52页 |
| ·FLAC3D本构模型简介 | 第52-53页 |
| ·FLAC3D分析的数学模型 | 第53-59页 |
| ·计算剖面选取及计算模型 | 第59-61页 |
| ·计算条件 | 第61页 |
| ·计算参数 | 第61-62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62-76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76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|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83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