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油气悬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类特点 | 第10-17页 |
·油气悬架的分类 | 第10-13页 |
·油气悬架的特点 | 第13-15页 |
·油气悬架系统发展动态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结构原理以及数学模型 | 第19-29页 |
·引言 | 第19页 |
·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| 第19-21页 |
·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的数学模型 | 第21-24页 |
·建立其数学模型 | 第21-24页 |
·左右互连式结构参数的确定 | 第24-28页 |
·确定节流孔流量系数 | 第24-26页 |
·确定油液的弹性模量 | 第26-27页 |
·确定蓄能器及其多变指数 | 第27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建模与仿真 | 第29-41页 |
·引言 | 第29页 |
·AMEsim 软件介绍 | 第29-30页 |
·基于 AMEsim 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5页 |
·仿真模型草图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·设置各元件子模型 | 第31-32页 |
·设置仿真模型参数 | 第32-34页 |
·仿真模型运行过程的相关设置 | 第34-35页 |
·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对比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输出力特性对比 | 第35-37页 |
·刚度特性对比 | 第37-38页 |
·阻尼特性对比 | 第38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大吨位两轴车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动力学特性研究与分析 | 第41-62页 |
·引言 | 第41页 |
·互连式油气悬架缸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8页 |
·该悬架结构参数分别对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的影响 | 第41-46页 |
·该悬架工作参数分别对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左右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的性能描述 | 第48-49页 |
·互连式油气悬架非线性刚度特性研究分析 | 第49-56页 |
·气体多变指数对刚度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蓄能器初始充气压力对刚度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蓄能器初始充气体积对刚度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·悬架质量对刚度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互连式油气悬架阻尼特性研究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频率不同的正弦激励对其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·阻尼孔直径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环形腔横截面积对阻尼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压力追踪控制器设计与车身平顺性研究 | 第62-71页 |
·引言 | 第62页 |
·压力控制追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| 第62-64页 |
·平顺性评价指标 | 第64页 |
·改进结构对车身平顺性的影响 | 第64-70页 |
·蓄能器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压力控制追踪器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全文工作总结 | 第71-72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