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三、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四、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五、 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(一) 比较研究的方法 | 第11页 |
(二) 历史分析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(三) 案例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食品安全犯罪概述 | 第13-20页 |
一、 食品安全的含义 | 第13-16页 |
(一) 作为法律概念的“食品” | 第13-14页 |
(二) 食品安全的基本界定 | 第14-16页 |
二、 食品安全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6-18页 |
三、 刑法介入食品安全领域的必要性论证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 | 第20-29页 |
一、 我国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体系的演进历程 | 第20-21页 |
二、 现行刑法分则中食品安全犯罪罪名体系 | 第21-29页 |
(一) 生产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罪 | 第21-22页 |
(二) 生产、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| 第22-24页 |
(三)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| 第24-25页 |
(四) 非法经营罪 | 第25-26页 |
(五)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体系的缺憾 | 第29-36页 |
一、 我国刑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网仍然有失严密 | 第29-31页 |
(一) 没有将涉及食品安全所有环节的严重违法行为都纳入犯罪圈 | 第29-30页 |
(二) 没有将食品生产上游环节的严重违法行为纳入犯罪圈 | 第30-31页 |
(三) 对生产经营者拒不召回问题食品的行为缺乏刑法规制 | 第31页 |
二、 相关罪名主要客体的界定有失妥当 | 第31-32页 |
三、 对过失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缺乏有力规制 | 第32-33页 |
四、 未能体现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五、 刑罚设置不合理 | 第34-36页 |
(一) 禁止从业资格刑缺失 | 第34页 |
(二) 相关法条对罚金刑的规定过于模糊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体系的完善建议 | 第36-43页 |
一、 严密刑事法网,将食品安全所有环节的严重违法行为都纳入犯罪圈 | 第36-37页 |
二、 完善刑法中对生产经营者拒不召回问题食品行为的规制 | 第37-38页 |
三、 调整相关罪名的在刑法分则体系中的位置 | 第38-39页 |
四、 增设过失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 | 第39-40页 |
五、 增设食品安全类犯罪增设非法持有型罪名 | 第40-41页 |
六、 完善补充相应的刑罚 | 第41-43页 |
(一) 增设禁止一定期限或者终身从事食品行业的资格刑 | 第41-42页 |
(二) 完善法条中的罚金刑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