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概述 | 第12-20页 |
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| 第12-16页 |
一、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二、第三方支付的种类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一、第三方支付的本质特征 | 第16页 |
二、第三方支付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一、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二、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要素 | 第19页 |
三、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分类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| 第20-25页 |
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足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安全性较低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交易风险防范亟需加强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比较 | 第25-38页 |
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欧盟和美国经验 | 第25-28页 |
一、欧盟经验 | 第25-27页 |
二、美国经验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国内实践 | 第28-34页 |
一、我国第三方支付的规范体系 | 第28-33页 |
二、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现状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评价 | 第34-38页 |
一、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合理性 | 第34-35页 |
二、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局限性 | 第35-38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构想 | 第38-45页 |
第一节 监管理念:确立第三方支付监管原则 | 第38页 |
第二节 监管依据:提高第三方支付立法层级 | 第38页 |
第三节 监管对象:明确支付公司法律定位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监管主体:理顺以央行为中心的监管体系 | 第39-40页 |
一、突出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心地位 | 第39页 |
二、做好监管机构间的协同工作 | 第39-40页 |
第五节 监管机制:进一步提高市场的规范性 | 第40-45页 |
一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| 第40-41页 |
二、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| 第41-42页 |
三、加强沉淀资金管理机制 | 第42-43页 |
四、加大法规执行力度,化解支付市场风险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50-51页 |
后记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