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§1-1 课题来源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-1-1 课题来源 | 第9-10页 |
1-1-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0页 |
§1-2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-2-1 研究的目标 | 第10-11页 |
1-2-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§1-3 论文框架安排及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1-3-1 论文框架安排 | 第12页 |
1-3-2 论文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公路 BT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| 第14-20页 |
§2-1 BT 项目概述 | 第14-17页 |
2-1-1 BT 融资项目起源 | 第14页 |
2-1-2 BT 模式的运作流程 | 第14页 |
2-1-3 BT 项目的合同关系 | 第14-17页 |
§2-2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| 第17-20页 |
2-2-1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2-2-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| 第17-18页 |
2-2-3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| 第18页 |
2-2-4 公路工程风险的分类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基于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| 第20-23页 |
§3-1 全寿命模型的定义 | 第20页 |
§3-2 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 | 第20-23页 |
3-2-0 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运作流程 | 第20-21页 |
3-2-1 全寿命风险评估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3-2-2 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适用范围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全寿命风险因素识别 | 第23-26页 |
§4-1 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| 第23-24页 |
4-1-1 暮景法 | 第23页 |
4-1-2 专家调查法 | 第23-24页 |
4-1-3 检查表法 | 第24页 |
4-1-4 流程图法 | 第24页 |
4-1-5 WBS | 第24页 |
§4-2 基于全寿命模型的风险因素识别 | 第24-26页 |
第五章 基于全寿命模型的风险评估 | 第26-32页 |
§5-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6-28页 |
5-1-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26页 |
5-1-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6-28页 |
§5-2 不完全信息下风险因素分析 | 第28-29页 |
§5-3 基于 Rough Set 理论的风险因素定权 | 第29-30页 |
5-3-1 Rough Set 理论概述 | 第29页 |
5-3-2 基于 Rough Set 理论的风险因子定权 | 第29-30页 |
§5-4 基于模糊理论综合风险评估 | 第30-32页 |
5-4-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| 第30页 |
5-4-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| 第30-32页 |
第六章 风险应对和措施 | 第32-37页 |
§6-1 风险应对措施 | 第32-35页 |
6-1-1 风险控制 | 第33页 |
6-1-2 风险规避 | 第33-34页 |
6-1-3 风险自留 | 第34页 |
6-1-4 风险转移 | 第34-35页 |
§6-2 风险控制流程 | 第35-37页 |
第七章 唐山滨海大道 BT 项目实证研究 | 第37-45页 |
§7-1 项目概况 | 第37-40页 |
7-1-1 工程概况 | 第37页 |
7-1-2 工程参与方关 | 第37-38页 |
7-1-3 工程融资情况 | 第38-39页 |
7-1-4 滨海大道建设指挥部组织结构 | 第39-40页 |
§7-2 公路 BT 项目风险评估 | 第40-42页 |
7-2-1 风险因素识别 | 第40-41页 |
7-2-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定权 | 第41页 |
7-2-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定权 | 第41-42页 |
7-2-4 对各级风险指标进行模糊评价 | 第42页 |
§7-3 结论 | 第42-45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5-47页 |
§8-1 全文的研究总结 | 第45-46页 |
§8-2 问题与展望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 A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55-56页 |
刘春原教授历届学生硕士学位论文一览表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