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序言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《孔子家语》中的孔子形象 | 第12-20页 |
第一节 博学多才的通儒形象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通达机变的处世方式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灵活的人物品评标准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《孔子家语》中的孔子弟子形象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 君子人格的践行者——内修 | 第20-23页 |
第二节 才华超众的能者——外修 | 第23-31页 |
(一) 子路 | 第23-26页 |
(二) 子贡 | 第26-28页 |
(三) 子夏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与作用 | 第31-44页 |
第一节 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| 第31-38页 |
(一) “二性”一体 | 第31-34页 |
(二) 细节提炼 | 第34-36页 |
(三) 动态映衬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| 第38-44页 |
(一) 人物形象的故事化 | 第38-40页 |
(二) 众人衬托孔子使其圣化 | 第40-42页 |
(三) 后世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完全小说化的基础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的文化底蕴 | 第44-56页 |
第一节 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秉承的传统文化精神 | 第44-49页 |
(一) 孝道的提倡 | 第44-47页 |
(二) 礼仪的重视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《孔子家语》人物形象蕴蓄的时代文化特质 | 第49-56页 |
(一) 汉魏博学的风气与实用主义之风 | 第50-53页 |
(二) 群体自觉与个体超越 | 第53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