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世界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与业务论文

基于风险元传递理论的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价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7页
   ·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·课题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第10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关于信用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关于风险元传递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-15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-17页
第2章 风险元传递理论概述第17-27页
   ·风险元的定义第17-18页
   ·风险元的定量表示第18-19页
   ·风险元传递理论第19-23页
     ·风险元传递的定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风险元传递的基本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风险元传递复杂结构向基本结构的转换第21-23页
   ·风险元传递理论的数学基础第23-26页
     ·风险元传递理论的概率论基础第23-25页
     ·风险元传递理论的模糊数学基础第25-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 商业银行客户信用风险元辨识第27-40页
   ·基于风险元传递的客户信用评价理论基础第27-32页
     ·信用和信用评价的含义第27页
     ·信用风险元的含义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信用风险元的度量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信用风险元的传递结构第30-32页
   ·客户信用风险元的辨识第32-39页
     ·信用风险元辨识第32-34页
     ·信用风险元及其传递函数的描述第34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4章 基于可拓学传递路径的银行客户信用评价研究第40-44页
   ·可拓学的基本理论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物元理论第40页
     ·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传递变换和传递效应第41-42页
   ·可拓学风险传递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确定经典域和节域第42页
     ·确定待评价风险物元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建立关联函数并计算关联度第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 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价实例分析第44-52页
   ·数据采集第44-45页
   ·第二层次可拓传递综合评价第45-50页
     ·熵权法确定各风险元权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确定经典域、节域和待评价风险元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计算风险元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第47-50页
   ·第一层次可拓综合评价第50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52-54页
   ·结论第52-53页
   ·展望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附录1 各风险元经典域和节域的取值第58-6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0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应用--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
下一篇:ERP环境下的鄂尔多斯电业局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