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政治论文

儿童哲学探究--课程与教学层面的思考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6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9页
 一、 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第8-11页
  (一) 研究背景第8-10页
  (二) 研究问题第10-11页
 二、 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-12页
  (一) 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(二) 研究方法第12页
 三、 相关文献综述第12-19页
  (一) 国外研究的译介第12-15页
  (二) 理论层面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(三) 实践层面的探索第17-19页
第二章 儿童哲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19-29页
 一、 儿童哲学的可能性第19-25页
  (一) 儿童与哲学具有内在的、天然的关联第19-20页
  (二) 儿童的哲学思考与认知成熟无关第20-21页
  (三) 儿童的发问与言谈时常触及哲学的奥秘第21-23页
  (四) 儿童相对于成人更有条件学哲学第23-24页
  (五) 儿童能否学哲学,还取决于我们怎样教他们第24-25页
 二、 儿童学哲学的必要性第25-29页
  (一) 发现事物存在的各种可能性第27页
  (二) 克服偏见或成见第27页
  (三) 辨识一致性第27页
  (四) 为信念提出理由第27-28页
  (五) 发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第28页
  (六) 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情境第28-29页
第三章 从课程的维度看儿童哲学第29-50页
 一、 设立专门的儿童哲学课第31-45页
  (一) 像李普曼那样开发儿童哲学小说第31-35页
  (二) 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哲学教学第35-38页
  (三) 运用适合儿童的哲学启蒙读物进行哲学教学第38-45页
 二、 渗透性的儿童哲学课第45-50页
  (一) 语文第45-48页
  (二) 社会思品课第48-50页
第四章 从教学法的维度看儿童哲学第50-60页
 一、 哲学教学的基本方法:提问与讨论第50-57页
  (一) 提问第50-52页
  (二) 讨论第52-57页
 二、 有效哲学教学须满足的主要条件第57-60页
  (一) 探索哲学的意愿第57页
  (二) 避免硬性灌输第57-58页
  (三) 尊重儿童意见第58页
  (四) 争取儿童信任第58-60页
第五章 儿童哲学课的典型实践透视第60-77页
 一、 “六一”小学儿童哲学课的研发与实践第60-73页
  (一) 历史沿革第60-62页
  (二) 课程设置第62-67页
  (三) 校本教材开发第67-69页
  (四) 教学方法第69-70页
  (五) 教学评价第70-72页
  (六) 教学效果第72-73页
 二、 对“六一”小学儿童哲学课的评析第73-77页
  (一) 成就第73页
  (二) 存在的局限第73-77页
第六章 儿童哲学课的自我实践探索第77-102页
 一、 “你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吗?”个案评析第77-84页
  (一) 教学主题第77-78页
  (二) 教学内容第78-79页
  (三) 教学构想第79页
  (四) 教学实录第79-83页
  (五) 自我反思与总结第83-84页
 二、 “玩比学习让你更快乐吗?”个案评析第84-92页
  (一) 教学主题第84页
  (二) 教学内容第84-85页
  (三) 教学构想第85-86页
  (四) 教学实录第86-92页
  (五) 自我反思与总结第92页
 三、 “塔克不死”个案评析第92-102页
  (一) 教学主题第92-93页
  (二) 教学内容第93页
  (三) 教学构想第93-94页
  (四) 教学实录第94-100页
  (五) 自我反思与总结第100-102页
结束语第102-103页
致谢第103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7页
注释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民国初期小学女子修身教育(1912-1916)--以中华书局《女子修身教科书》为例
下一篇: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现状、原因及对策--以太原市小学教师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