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》中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制 | 第12-22页 |
(一) 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》的立法沿革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二) 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》有关商业贿赂犯罪法律规定的解读 | 第13-18页 |
1. 禁止贿赂本国公职人员 | 第13-15页 |
2. 禁止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 | 第15-17页 |
3. 禁止私营部门内的贿赂 | 第17-18页 |
4. 禁止影响力交易 | 第18页 |
(三) 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》规制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理念分析 | 第18-22页 |
二、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及评析 | 第22-30页 |
(一) 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 | 第22-24页 |
(二) 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不足 | 第24-30页 |
1. 商业贿赂犯罪罪名体系有疏漏 | 第24-25页 |
2. 商业贿赂犯罪“谋取利益”要件的局限性 | 第25-26页 |
3. 商业贿赂犯罪中贿赂范围的界定趋于保守 | 第26-27页 |
4. 商业贿赂犯罪行为方式趋于单一 | 第27页 |
5. 商业贿赂犯罪的刑罚设置存在缺陷 | 第27-30页 |
三、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理念重塑 | 第30-36页 |
(一) 应当树立平衡性的立法理念 | 第30-31页 |
(二) 应当树立协调性的立法理念 | 第31页 |
(三) 应当强化国际合作的立法理念 | 第31-32页 |
(四) 应当树立注重预防的立法理念 | 第32页 |
(五) 应当树立正义的立法理念 | 第32-33页 |
(六) 应当树立宽严相济的立法理念 | 第33页 |
(七) 应当树立刑法谦抑性的理念 | 第33-34页 |
(八) 应当树立人权保障的立法理念 | 第34-36页 |
四、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 | 第36-52页 |
(一) 商业贿赂犯罪罪名体系之完善 | 第36-40页 |
1. 增设“非国有单位受贿罪”和“对非国有单位行贿罪” | 第36-37页 |
2. 对是否增设“外国公职人员、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”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 “影响力交易罪”对完善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罪名体系的启示 | 第38-39页 |
4. 将商业贿赂犯罪列入洗钱罪上游犯罪目录 | 第39-40页 |
(二) 商业贿赂犯罪构成要件之完善 | 第40-44页 |
1. “谋取利益”要件的修正 | 第40-42页 |
2. “贿赂”范围的重新界定 | 第42-44页 |
(三) 商业贿赂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 | 第44-49页 |
1. 完善财产刑设置 | 第44-46页 |
2. 完善资格刑设置 | 第46-48页 |
3. 死刑设置国际化 | 第48-49页 |
(四) 商业贿赂犯罪其他方面的完善 | 第49-52页 |
1. 反商业贿赂犯罪的国际合作应在我国刑事立法中予以规范 | 第49-50页 |
2. 将污点证人制度引进我国刑事立法中 | 第50-51页 |
3. 将由检察机关查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在我国刑事立法中予以明确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