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3页 |
·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创新性研究成果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行政诉讼调解概述 | 第13-18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定义 | 第13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性质和特征 | 第13-14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 | 第14-18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与行政诉讼和解 | 第14-16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6页 |
·法的价值基础 | 第18-20页 |
·法的秩序价值 | 第18-19页 |
·法的诉讼价值 | 第19-20页 |
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统一律 | 第20-21页 |
·和为贵的中国文化传统 | 第21-22页 |
·行政法理论基础 | 第22-26页 |
·公众参与、协商式民主要求诉讼调解 | 第22-23页 |
·行政权力不可处分观念的变革 | 第23-24页 |
·行政自由裁量权为行政诉讼调解提供了适用空间 | 第24-26页 |
第4章 行政诉讼调解的历史和现状 | 第26-40页 |
·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历史 | 第26-27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争议和分歧 | 第27-30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现状 | 第30-40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、和解的改革与尝试 | 第30-32页 |
·因立法规定不适用调解而导致的立案难、胜诉难、被迫撤诉的现实 | 第32-35页 |
·因事实上的调解、和解而造成的撤诉现实 | 第35-37页 |
·撤诉制度存在的负面效果 | 第37-40页 |
第5章 域外行政诉讼调解相关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| 第40-47页 |
·法国的调解专员制度 | 第40-41页 |
·德国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| 第41-42页 |
·日本事实上的和解制度 | 第42页 |
·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| 第42-43页 |
·英美法系国家的调解与和解制度 | 第43-45页 |
·结论及借鉴意义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行政诉讼调解的立法设计 | 第47-61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 | 第47-49页 |
·自愿和合法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平等原则 | 第48页 |
·人民法院适当阐明的原则 | 第48页 |
·查明事实、分清是非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适用的阶段 | 第49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| 第49-52页 |
·可适用调解的案件 | 第50-52页 |
·不适用调解的案件 | 第52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结案方式 | 第52-53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效力 | 第53-54页 |
·行政诉讼调解的监督与救济 | 第54-61页 |
·法院要注重对调解合法性的审查和监督 | 第55-56页 |
·建立和完善对诉讼调解的监督机制 | 第56-58页 |
·完善诉讼调解的救济程序 | 第58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