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宜居城市规划中的行政问责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1 我国宜居城市规划之困境分析 | 第10-23页 |
·宜居城市 | 第10-11页 |
·概念 | 第10页 |
·衡量标准 | 第10-11页 |
·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| 第11-17页 |
·土地规划利用不合理 | 第12-14页 |
·城市文化缺失 | 第14-15页 |
·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| 第15-16页 |
·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落后 | 第16-17页 |
·原因探索 | 第17-23页 |
·城市规划、管理理念落后 | 第17-19页 |
·规划主体的局限 | 第19-21页 |
·规划中政府生态责任的缺位 | 第21-22页 |
·行政决策缺乏有效监督 | 第22-23页 |
2 宜居城市规划中引入行政问责之必要性 | 第23-27页 |
·政府权力的合理界定与有效制约 | 第23-24页 |
·环境行政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| 第24-25页 |
·建立绿色责任政府的重要环节 | 第25-27页 |
·绿色的责任政府 | 第25页 |
·责任内容之界定 | 第25-27页 |
3 行政问责制理论分析 | 第27-34页 |
·责任和行政责任 | 第27-28页 |
·问责制和行政问责制 | 第28-31页 |
·问责原则 | 第31-34页 |
·责任法定原则 | 第31页 |
·权责一致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特殊过错推定原则 | 第32-34页 |
4 构建我国宜居城市规划中的行政问责制 | 第34-45页 |
·明晰的责任归属 | 第34-35页 |
·制定主体的责任 | 第34-35页 |
·实施主体的责任 | 第35页 |
·问责内涵 | 第35-41页 |
·问责主体 | 第35-37页 |
·问责客体 | 第37页 |
·问责事由 | 第37-38页 |
·问责程序 | 第38-39页 |
·问责后果 | 第39-40页 |
·问责救济 | 第40-41页 |
·问责后续 | 第41-45页 |
·严格问责官员的复出标准、程序 | 第41-42页 |
·官员考核体制容入“绿色因素” | 第42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