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网络编码的下一代接入网性能优化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与目标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下一代接入网技术综述 | 第14-26页 |
| ·下一代光接入技术 | 第14-18页 |
| ·TWDM-PON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·WDM-PON技术 | 第17页 |
| ·OFDM-PON技术 | 第17-18页 |
| ·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 | 第18-22页 |
| ·LTE | 第18-20页 |
| ·WiMAX | 第20-21页 |
| ·3G-WLAN | 第21-22页 |
| ·光与无线融合接入技术 | 第22-25页 |
| ·RoF | 第23页 |
| ·FSO | 第23-24页 |
| ·FMC | 第24页 |
| ·WOBAN与FiWi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接入网中的网络编码 | 第26-32页 |
| ·网络编码在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应用 | 第26-28页 |
| ·网络编码在PON网络中的应用 | 第28-29页 |
| ·网络编码在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中的应用 | 第29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四章 网络编码性能度量 | 第32-41页 |
| ·网络编码增益度量方法研究现状 | 第32-33页 |
| ·网络编码相对流量增益定义 | 第33-34页 |
| ·不同数据流模型下的相对流量增益分析 | 第34-39页 |
| ·正态分布模型 | 第34-35页 |
| ·泊松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恒定数据速率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·指数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·帕累托分布模型 | 第38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五章 下一代接入网中网络编码优化效果分析 | 第41-58页 |
| ·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中的网络编码方法 | 第41-49页 |
| ·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结构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COPE模型 | 第42-45页 |
| ·PW-NC模型 | 第45-49页 |
| ·相对流量增益分析 | 第49-57页 |
| ·正态分布数据流下的增益分析 | 第50-52页 |
| ·帕累托分布数据流下的增益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·课题总结 | 第58-59页 |
| ·课题展望 | 第5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