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导论 | 第9-28页 |
(一) 问题提出 | 第9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三) 理论基础 | 第12-14页 |
(四) 文献综述 | 第14-24页 |
(五)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4-28页 |
一、研究设计 | 第28-31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28页 |
(二) 研究框架 | 第28页 |
(三) 研究过程 | 第28-29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29页 |
(五) 研究思路 | 第29-31页 |
二、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 | 第31-40页 |
(一) 调查目的 | 第31页 |
(二) 调查方法 | 第31页 |
(三) 调查对象 | 第31页 |
(四) 调查维度 | 第31-32页 |
(五) 信效度分析 | 第32-33页 |
(六) 调查结果 | 第33-40页 |
三、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问题归因与反思 | 第40-53页 |
(一) 专业定位缺乏全局观,窄化了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内涵 | 第40-43页 |
(二)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,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偏低 | 第43-46页 |
(三) 专业师资建设的“实力”欠缺,教师发展的“后劲”不足 | 第46-49页 |
(四) 专业基地建设滞后,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影响 | 第49-50页 |
(五) 专业评估机制的效果不佳,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疲软 | 第50-53页 |
四、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对策思考 | 第53-68页 |
(一) 供给与需求双向驱动:构建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| 第53-56页 |
(二) 集群式专业课程建设:确保学生关键能力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 | 第56-59页 |
(三) “教学做研”互动共振:铸就电子商务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| 第59-62页 |
(四) 实训基地的内外兼修:开拓“双元”基地的校外拓补功能 | 第62-65页 |
(五) 专业评估的全程反馈:启动多元协作的时时监控系统 | 第65-68页 |
五、研究结论 | 第68-70页 |
(一) 专业建设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| 第68页 |
(二)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| 第68-69页 |
(三)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优化策略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附录 | 第73-76页 |
后记 | 第76-78页 |
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