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核技术的社会控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3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8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现有研究的总结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核技术社会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 | 第13-22页 |
·核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3页 |
·核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| 第13-16页 |
·核技术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核技术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| 第16-19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是发展的要求 | 第16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能充分发挥核技术优势 | 第16-18页 |
·从社会控制角度减少核技术负面效应 | 第18-19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可能性 | 第19-22页 |
·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其可控性 | 第19-20页 |
·人们对核技术实施社会控制已达成共识 | 第20页 |
·核技术的立法已广泛展开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核技术社会控制的目标及原则 | 第22-25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目标 | 第22-23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目标制定依据 | 第22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 | 第22-23页 |
·社会控制的原则 | 第23-25页 |
·社会控制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 | 第23页 |
·社会控制原则 | 第23-25页 |
第4章 核技术社会控制手段及应用 | 第25-37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法律手段及其应用 | 第25-30页 |
·法律手段的定义及其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现有法律控制状况和存在的难题 | 第26-28页 |
·法律手段调整的基本原则 | 第28页 |
·具体的实践措施 | 第28-30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行政手段及应用 | 第30-34页 |
·行政手段调整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| 第30-32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行政手段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主要途径 | 第33-34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道德手段及其应用 | 第34-37页 |
·道德控制手段的含义和特点 | 第34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道德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主要实施方法 | 第35-37页 |
第5章 核技术社会控制的过程 | 第37-43页 |
·核技术评估阶段的作用和意义 | 第37-39页 |
·核技术评估阶段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核技术评估阶段注意事项 | 第38-39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决策阶段 | 第39-40页 |
·影响核技术决策的社会因素 | 第39页 |
·核技术决策阶段注意事项 | 第39-40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实施阶段 | 第40-41页 |
·核技术社会实施阶段的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| 第40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实施阶段应该保障的条件 | 第40-41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的监控和反馈阶段 | 第41-43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监控和反馈阶段应当遵循的原则 | 第41-42页 |
·核技术社会控制监控和反馈阶段应该保障的基本条件 | 第42-43页 |
第6章 促进我国核技术安全发展的方针思考 | 第43-45页 |
·我国核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43页 |
·我国核技术控制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 | 第43-44页 |
·促进我国核技术安全发展的方针思考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