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有机化学论文

新型苯并咪唑类金属离子探针的合成与性能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19页
   ·荧光及荧光探针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荧光的产生机理第10页
     ·荧光探针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·2-(2’-羟基苯基)苯并咪唑类荧光化合物概述第11页
     ·苯并咪唑类化合简介第11页
     ·2-(2’-羟基苯基)苯并咪唑类荧光化合物研究进展第11页
   ·金属离子探针研究进展第11-19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的作用及危害第11-12页
     ·Co~(2+)的检测第12-13页
     ·Sn~(4+)的检测第13-14页
     ·Al~(3+)的检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Cu~(2+)的检测第15-16页
     ·Fe~(3+)的检测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其它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7-19页
第二章 苯并咪唑类金属离子探针的设计与合成第19-33页
   ·实验设备与仪器第19-20页
   ·主要试剂及原料第20-22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总路线设计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合成路线一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合成路线二第23-24页
   ·路线一中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24-28页
     ·中间体 Ih 的合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25-28页
   ·路线二中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中间体 IIe 的合成第28页
     ·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28-30页
   ·主要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表征数据第30-33页
第三章 目标化合物的荧光性能第33-64页
   ·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紫外光谱的测试第33页
     ·荧光光谱的测试第33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对各目标化合物紫外及荧光性能影响的测试第33-34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A 的荧光性能第34-38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A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A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Co~(2+)对化合物 A 的紫外及荧光性能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B 的荧光性能第38-43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B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B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Sn~(4+)对化合物 B 的紫外及荧光性能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C 的荧光性能第43-47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C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C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Al~(3+)对化合物 C 的紫外及荧光性能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D 的荧光性能第47-51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D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D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Al~(3+)对化合物 D 的紫外及荧光性能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E 的荧光性能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E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E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F 的荧光性能第53-55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F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F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·目标化合物 G 的荧光性能第55-60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 G 的紫外及荧光谱图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 G 的荧光性能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Cu~(2+)对化合物 G 的紫外及荧光性能影响第57-60页
   ·小结第60-64页
第四章 金属催化剂催化水合肼还原芳硝基化合物为芳胺的研究第64-70页
   ·前言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催化水合肼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方法概述第6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64-65页
   ·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·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7页
   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·还原剂用量的影响第68页
   ·小结第68-70页
第五章 结论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5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附图第77-86页
 主要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第77-82页
 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图第82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天津市工业可持续性评价
下一篇:2-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