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固体物理学论文--固体缺陷论文

BeO和In2O3中缺陷与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第1章 绪论第8-14页
   ·高 k 介质的发展简介和 BeO 作为新的高 k 介质或界面钝化层的实验进展第8-11页
     ·缩放比例的硅基金属-氧化物-半导体(MOSFETs)第8-10页
     ·BeO 作为新的高 k 介质或界面钝化层的实验进展第10-11页
   ·透明导电材料和 In_2O_3的 p 型掺杂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透明导电材料第11-12页
     ·In_2O_3的 p 型掺杂研究第1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-14页
第2章 密度泛函理论第14-28页
   ·多体问题第14-15页
   ·早期解多体问题的尝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自由电子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·Hartree 和 Hartree-Fock 方法第16页
   ·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第16-20页
     ·Thomas-Fermi-Dirac 近似:一个泛函的例子第16-18页
     ·Hohenberg-Kohn 定理 1第18-19页
     ·Hohenberg-Kohn 定理 2第19-20页
   ·Kohn-Sham 拟设第20-22页
     ·Kohn-Sham 方程第20-22页
   ·交换与关联泛函第22-26页
     ·交换-关联空穴第22-24页
     ·交换-关联势 Vxc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交换和关联的泛函第25-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8页
第3章 BeO 本征点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28-40页
   ·前言第28页
   ·计算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·BeO 的体性质第29-31页
   ·形成能和缺陷浓度第31-34页
   ·缺陷转变能级与固定电荷第34-36页
   ·氧空位第36-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4章 In_2O_3的 Mg 受主掺杂:第一性原理研究第40-50页
   ·前言第40-41页
   ·计算方法第41页
   ·In_2O_3的体性质第41-43页
   ·形成能第43-47页
   ·转变能级第47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结论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磁控溅射制备薄膜的研究
下一篇:昆虫几丁质酶的进化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