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毒品犯罪综合治理研究--以R市为例
| 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| ·论文选题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毒品、毒品犯罪及相关治理理论 | 第16-26页 |
| ·毒品 | 第16-20页 |
| ·毒品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| ·毒品的种类 | 第17页 |
| ·毒品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麻醉类毒品 | 第18-19页 |
| ·精神类毒品 | 第19-20页 |
| ·毒品犯罪 | 第20-24页 |
| ·毒品犯罪概念 | 第20-21页 |
| ·我国有关毒品犯罪的法律法规概述 | 第21-23页 |
| ·毒品犯罪的危害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·从公共治理理论的角度看治理毒品犯罪的必要性 | 第24-26页 |
| ·理论综述 | 第24页 |
| ·治理毒品犯罪的必要性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R 市毒品犯罪治理实证分析 | 第26-35页 |
| ·R 市概况 | 第26页 |
| ·R 市的社会状况 | 第26页 |
| ·R 市的地理状况 | 第26页 |
| ·R 市毒品犯罪数据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R 市涉嫌毒品犯罪人员情况 | 第26-27页 |
| ·R 市涉嫌毒品犯罪罪名种类 | 第27页 |
| ·以 R 市为出发点分析我国毒品犯罪现状 | 第27-35页 |
| ·我国禁毒史略 | 第27-29页 |
| ·我国毒品犯罪现状 | 第29-30页 |
| ·我国毒品犯罪发展趋势 | 第30-32页 |
| ·我国毒品犯罪特点 | 第32-33页 |
| ·当前禁毒工作中的若干制约因素 | 第33-35页 |
| 第四章 我国毒品犯罪原因剖析 | 第35-40页 |
| ·自然原因 | 第35-36页 |
| ·地理分布 | 第35页 |
| ·历史遗留 | 第35-36页 |
| ·社会原因 | 第36-38页 |
| ·经济利益驱使 | 第36页 |
| ·毒品消费膨胀 | 第36-37页 |
| ·文化思想扭曲 | 第37页 |
| ·家庭教育不当 | 第37-38页 |
| ·个体原因 | 第38-40页 |
| ·个人生理原因 | 第38-39页 |
| ·个人心理因素 | 第39-40页 |
| 第五章 我国毒品犯罪的遏制对策措施 | 第40-47页 |
| ·政府部门宏观治理政策 | 第40页 |
| ·对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 | 第40-41页 |
| ·加强对毒品原植物非法种植的治理 | 第40-41页 |
| ·严格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 | 第41页 |
| ·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| 第41-42页 |
| ·对成瘾人群的强制戒毒措施 | 第42-43页 |
| ·完善立法、理顺体制 | 第43-44页 |
| ·建议完善新型毒品犯罪相关立法 | 第43页 |
| ·建议扩大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范围 | 第43-44页 |
| ·遏制毒品走私贩卖 | 第44页 |
| ·提高公安机关缉毒能力 | 第44-45页 |
| ·加强公安缉毒人员素质建设 | 第44页 |
| ·改进和完善缉毒手段 | 第44-45页 |
| ·建立新型情报机制 | 第45页 |
| ·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| 第45页 |
| ·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| 第45-47页 |
| 结束语 | 第47-48页 |
| 注释 | 第48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