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导论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的情况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研究的情况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选择的分析 | 第18-28页 |
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理论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定义 | 第18页 |
·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| 第18-19页 |
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 | 第19-20页 |
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相关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理论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·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相关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种类 | 第24-25页 |
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之间的关系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 国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发展变化 | 第28-34页 |
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发展史 | 第28-30页 |
·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利率时代 | 第28页 |
·货币主义理论主导的货币供应量时代 | 第28-29页 |
·通货膨胀目标时代 | 第29-30页 |
·美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发展演变 | 第30-31页 |
·1942—1951 年: 钉住利率 | 第30页 |
·1952—1969 年: 关注利率 | 第30页 |
·1970—1993 年: 关注货币总量 | 第30-31页 |
·1993 年至今: 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| 第31页 |
·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| 第31-34页 |
4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发展变化 | 第34-38页 |
·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34-35页 |
·以现金和信贷规模为中介目标的阶段(1949—1994) | 第34页 |
·货币供应量上升为中介目标的阶段 | 第34-35页 |
·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| 第3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历史回顾 | 第35-38页 |
·现金和信贷规模为中介目标时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回顾 | 第35-36页 |
·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时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回顾 | 第36-38页 |
5 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的分析 | 第38-52页 |
·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现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涵义 | 第38页 |
·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的经济背景与理论基础 | 第38-41页 |
·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意义 | 第41-43页 |
·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现实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实证分析 | 第45-52页 |
·对商业银行存款来源结构的实证分析 | 第45-48页 |
·对商业银行存款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 | 第48-52页 |
6 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及措施 | 第52-56页 |
·金融服务对象的调整 | 第52页 |
·经营业务结构的调整 | 第52-53页 |
·基于风险的创新调整 | 第53-56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