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1 导论 | 第12-18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限制了贷款损失准备的逆周期调节 | 第13-14页 |
·引入动态拨备制度的重要性 | 第14-15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结构安排 | 第18页 |
2. 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波动的一般理论分析 | 第18-26页 |
·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概念 | 第18-20页 |
·贷款损失准备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·贷款损失准备与呆账准备 | 第19-20页 |
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的一般分析 | 第22-26页 |
·权责发生制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式 | 第23页 |
·预期损失框架下的动态拨备的计提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基于西班牙模式的动态拨备计提方法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 动态拨备模式及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 | 第26-34页 |
·西班牙动态准备金制度的探索 | 第26-30页 |
·西班牙的动态拨备系统 | 第27-29页 |
·西班牙动态拨备的实施效果 | 第29-30页 |
·其他国家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 | 第30-33页 |
·秘鲁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 | 第30页 |
·哥伦比亚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 | 第30-31页 |
·玻利维亚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 | 第31页 |
·乌拉圭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 | 第31-33页 |
·各国动态准备制度实施效果的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波动的实证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政策的制度安排 | 第34-36页 |
·2000 年前的初步建立 | 第35页 |
·2000—2005 年间的探索与发展 | 第35-36页 |
·2005 年以来的发展 | 第36页 |
·分析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构成成分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的设定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分析及结果 | 第37页 |
·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波动的实证分析及结果 | 第37-39页 |
5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动态拨备体系的建议 | 第39-41页 |
·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实行统一管理 | 第39-40页 |
·以损失历史数据为依据,贷款损失准备要考虑未来信用风险 | 第40页 |
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40-41页 |
·协调动态准备制度与会计政策和监管政策间的潜在冲突 | 第41页 |
结论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