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合成孔径雷达概述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星载SAR发展动态 | 第11-19页 |
·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 | 第1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2 星载海洋SAR成像理论基础 | 第21-37页 |
·引言 | 第21页 |
·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 | 第21-27页 |
·合成孔径技术 | 第21-24页 |
·方位向分辨率 | 第24-26页 |
·距离向分辨率 | 第26-27页 |
·海洋SAR成像理论基础 | 第27-36页 |
·海洋SAR成像机理 | 第27页 |
·BRAGG散射与海面的SAR成像基本理论 | 第27-31页 |
·海洋电磁散射模型 | 第31-32页 |
·海洋成像机制 | 第32-33页 |
·多极化对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的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星载海洋宽幅SAR机载试验系统关键技术分析及主要指标论证 | 第37-52页 |
·系统任务与主要技术指标 | 第37-39页 |
·系统任务 | 第37-38页 |
·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| 第38-39页 |
·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多种工作模式的雷达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9页 |
·多模式、多波束双频段共口径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 | 第39-40页 |
·多通道接收单元设计 | 第40页 |
·一发多收创新技术与通道一致性设计技术 | 第40-41页 |
·系统主要指标论证计算 | 第41-51页 |
·雷达观测距离 | 第41-42页 |
·成像观测带宽度 | 第42-43页 |
·天线增益 | 第43-44页 |
·天线电扫描范围 | 第44-45页 |
·雷达成像对脉冲重复频率选择 | 第45页 |
·合成孔径长度和合成孔径时间 | 第45-46页 |
·方位向是波束宽度 | 第46-48页 |
·数据率与图像传输速率 | 第48页 |
·原始数据记录速率和容量 | 第48-49页 |
·雷达成像作用距离计算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4 海洋机载SAR系统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| 第52-69页 |
·系统体制 | 第52页 |
·系统组成 | 第52页 |
·工作方式 | 第52-53页 |
·L/C双频段共口径天线设计与实现 | 第53-61页 |
·天线阵面的构型与组成 | 第53-54页 |
·工作模式 | 第54页 |
·L波段工作原理 | 第54页 |
·C波段工作原理 | 第54-55页 |
·阵面及子阵设计 | 第55页 |
·天线性能指标 | 第55-56页 |
·天线性能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L波段阵面波束 | 第56-57页 |
·C波段阵面波束 | 第57-58页 |
·频段隔离度 | 第58-59页 |
·通道隔离度(C波段) | 第59页 |
·馈线网络 | 第59页 |
·波控分系统 | 第59-61页 |
·阵面波控分机 | 第60页 |
·波控单元 | 第60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页 |
·方位单发多接收成像技术设计与实现 | 第61-67页 |
·信号模型及成像机理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频谱不模糊重构 | 第63-66页 |
·仿真与成像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5 结论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