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气相污染物论文

生物滴滤器去除VOC的性能及其强化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目录第10-14页
插图索引第14-16页
附表索引第16-17页
第1章 绪论第17-36页
   ·VOC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第17-19页
     ·VOC排放与控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VOC处理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·气相生物过滤技术第19-25页
     ·起源及净化原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过程机理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 ·气相生物过滤技术的局限性第24-25页
   ·气相生物反应器及其发展第25-32页
     ·生物洗涤器第25页
     ·传统生物过滤器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生物滴滤器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转鼓生物过滤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管式生物滴滤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多管式生物滴滤器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两相分离反应器第30页
     ·气相生物过滤系统设计第30-32页
   ·选题目的、拟研究内容、思路与论文结构第32-36页
     ·选题目的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33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论文结构第34-36页
第2章 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6-50页
   ·引言第36-37页
   ·实验装置及流程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实验流程第38页
     ·配气系统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恒温水浴系统第3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9-46页
     ·填料第39-44页
     ·模拟VOCs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营养液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菌种第46页
   ·实验运行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运行周期及参考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BTF摸膜启动第47页
     ·操作参数控制第47页
   ·分析项目及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气相分析仪器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气相分析条件第48页
     ·生物膜相分析仪器第48页
     ·液相分析仪器第48页
   ·性能评估方法第48-50页
第3章 聚氨酯海绵填料生物滴滤器去除甲苯废气性能研究第50-67页
   ·引言第50-5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1-54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第51页
     ·模型挥发性有机物第51页
     ·聚氨酯海绵填料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营养液第52页
     ·接种菌种第52页
     ·运行周期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过量生物膜去除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样品分析第5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4-66页
     ·生物滴滤器启动性能的比较第54页
     ·生物滴滤器的稳定性、可重复性及重新启动性能第54-57页
     ·气体EBCT对生物滴滤器性能的影响第57-60页
     ·甲苯负荷对生物滴滤器性能的影响第60-6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4章 氮源对生物滴滤器性能的影响第67-87页
   ·引言第67-6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69页
     ·氮源第69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69页
     ·运行周期第69-7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1-85页
     ·EBCT对BTF性能影响第71-76页
     ·甲苯负荷对BTF性能影响第76-81页
     ·压降对BTF性能影响第81-8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5-87页
第5章 生物滴滤器去除正己烷性能的研究第87-102页
   ·引言第87-8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89-91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89页
     ·营养液第89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89页
     ·运行周期第89-9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1-100页
     ·有机负荷对BTF性能的影响第91-95页
     ·气体EBCT对BTF性能的影响第95-98页
     ·压降变化对BTF性能影响第98-10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6章 生物滴滤器去除正己烷性能的强化研究第102-115页
   ·引言第102-104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104页
     ·营养液第104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104页
     ·运行周期第104-10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05-114页
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浓度对BTF性能的影响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高负荷下表面活性剂对BTF性能的影响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·压降变化第112-11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4-115页
结论第115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35页
致谢第135-136页
附录A 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-138页
附录B 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第138页

论文共1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web2.0的SN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车载自组网节点定位及频谱分配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