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耐光氧化性、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、籽粒密度关系研究及其分子标记开发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英文缩略表第6-9页
1 文献综述第9-20页
   ·光氧化产生的原因及伤害第9-10页
     ·植物光抑制、光氧化的作用部位第9-10页
     ·活性氧、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植物的伤害第10页
   ·光氧化的保护及消减机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热耗散的保护机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活性氧清除系统与光氧化第11页
     ·光呼吸和 Mehler 反应与光保护第11页
     ·叶黄素、类胡萝卜素等与光氧化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形态结构上的光保护机制第12页
     ·过氧化物酶清除系统的光氧化消减机制第12页
   ·耐光氧化品种的生理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·耐光氧化的激素调控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油菜素内酯(芸苔素)的调控第13页
     ·脱落酸、细胞分裂素等的调控第13-14页
   ·作物耐光氧化的遗传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·转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·作物耐光氧化的遗传改良研究第14页
   ·叶绿素与小麦产量性状的关系及其 QTL 定位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叶绿素含量与小麦产量性状的关系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叶绿素的荧光参数与小麦产量性状的关系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叶绿素的 QTL 定位进展第16页
   ·QTL 定位研究进展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分子标记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·QTL 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第17-20页
2 引言第20-21页
3 小麦耐光氧化性、叶绿素水平与粒重的关系及分子标记开发第21-43页
   ·材料第21页
   ·方法第21-28页
     ·性状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2-26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总 DNA 提取第26页
     ·各引物 PCR 反应体系、扩增条件及电泳步骤第26-28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28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8-41页
     ·耐性指数和粒重性状的关系第28-34页
     ·叶绿素含量和粒重性状的关系第34-38页
     ·盛花期、灌浆期 SPAD 值的 SSR 标记的初步筛选及其定位第38-41页
   ·讨论第41-43页
4 BAS1 等位变异影响小麦籽粒密度及粒重表型第43-47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3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43页
     ·引物的合成第43页
     ·PCR 扩增及检测第43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43页
   ·双亲及 RIL 群体的粒重及籽粒密度表型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·BAS1 的 B14-23 基因座等位变异分析第44页
   ·BAS1 等位基因差异对千粒重和籽粒密度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·BAS1 基因座的等位变异与千粒重和籽粒密度的相关性第45页
   ·BAS1 基因座的等位变异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第45-46页
   ·讨论第46-47页
5 结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8页
附录第58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个人简介第61-62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座虫草子实体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
下一篇:氮肥与不同耕播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