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极限诱导分岔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·电压稳定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电压稳定的定义与分类 | 第14页 |
·电压稳定的P-V曲线和Q-V曲线解释 | 第14-16页 |
·电压稳定的P-V曲线解释 | 第14-15页 |
·电压稳定的Q-V曲线解释 | 第15-16页 |
·电压稳定的机理探讨 | 第16页 |
·电压稳定与功角稳定的关系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电压稳定的安全指标与分析方法 | 第19-30页 |
·电压稳定的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·电压稳定的安全指标 | 第19-20页 |
·安全指标的基本特性 | 第19页 |
·安全指标的分类 | 第19-20页 |
·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| 第20-27页 |
·潮流多解法 | 第20-21页 |
·灵敏度分析法 | 第21-22页 |
·奇异值分解法 | 第22-23页 |
·最大功率法 | 第23页 |
·崩溃点法 | 第23-24页 |
·连续潮流法 | 第24-27页 |
·连续潮流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·连续潮流算法 | 第25-26页 |
·连续潮流在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·动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小扰动分析法 | 第27-28页 |
·时域仿真法 | 第28-29页 |
·能量函数法 | 第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基于分岔理论的静态电压稳定研究 | 第30-38页 |
·静态分岔的基本原理 | 第30-32页 |
·鞍结分岔 | 第30-31页 |
·极限诱导分岔 | 第31-32页 |
·静态分岔的分析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直接法 | 第32-33页 |
·单参数直接法 | 第32-33页 |
·多参数直接法 | 第33页 |
·延续法 | 第33-34页 |
·静态分岔的识别与计算 | 第34-37页 |
·基于连续潮流的SNB和LIB识别与计算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识别与计算SNB和LIB的两阶段混合算法 | 第35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基于综合动态等值的极限诱导分岔判定 | 第38-52页 |
·线性系统戴维南等值原理 | 第38-39页 |
·戴维南等值原理 | 第38页 |
·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| 第38-39页 |
·非线性系统戴维南等值原理 | 第39-41页 |
·非线性系统综合动态等值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系统综合动态等值阻抗的计算表达式 | 第41-42页 |
·负荷节点获得极大功率的必要条件 | 第42-43页 |
·极限诱导分岔的判定 | 第43-44页 |
·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44-50页 |
·系统综合动态等值阻抗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·功率约束控制方程 | 第45页 |
·算例仿真与分析 | 第45-50页 |
·IEEE14节点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IEEE30节点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IEEE118节点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极限诱导分岔的条件分析与判定 | 第52-61页 |
·引言 | 第52页 |
·极限诱导分岔的条件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极限诱导分岔的判定 | 第54-56页 |
·临界注入无功功率的计算 | 第56-58页 |
·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泰勒级数 | 第56-57页 |
·临界注入无功功率的计算 | 第57-58页 |
·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功率约束控制方程 | 第58页 |
·算例仿真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IEEE14节点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58页 |
·IEEE30节点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IEEE118节点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