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2-17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(三)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1.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2. 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二、民间借贷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7-24页 |
(一) 民间借贷的含义 | 第17-19页 |
1. 民间借贷的概念 | 第17页 |
2. 民间借贷的法律特点 | 第17-19页 |
(二) 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 | 第19-21页 |
1. 企业间的借贷 | 第19页 |
2. 民间金融机构的借贷 | 第19-20页 |
3. 集资形式的借贷 | 第20页 |
4. 信用担保 | 第20-21页 |
(三) 民间借贷的法律性质 | 第21-22页 |
(四) 民间借贷产生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1. 民间借贷的积极效用 | 第22页 |
2. 民间借贷的消极作用 | 第22-24页 |
三、温州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现状调查与分析 | 第24-31页 |
(一) 温州民间借贷经典案例 | 第24-26页 |
1. 浙江“本色案” | 第24-25页 |
2. 温州“立人案” | 第25-26页 |
3. 案例总结 | 第26页 |
(二) 温州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现状 | 第26-28页 |
1. 民间借贷规模 | 第26-27页 |
2. 民间借贷利率 | 第27页 |
3. 民间借贷的来源与用途 | 第27-28页 |
(三) 温州产生民间借贷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1. 历史发展趋势 | 第28-29页 |
2.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| 第29页 |
3. 资金供需出现矛盾 | 第29-30页 |
4. 民间借贷操作简单 | 第30-31页 |
四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发展 | 第31-37页 |
(一)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历史 | 第31-34页 |
1. 绝对禁止阶段(1949年—1978年) | 第31页 |
2. 相对宽松阶段(1979年—1995年) | 第31-32页 |
3. 严格管制阶段(1995年—2004年) | 第32-33页 |
4. 限制并松动阶段(2004年至今) | 第33-34页 |
(二) 国外关于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成功经验 | 第34-36页 |
1.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| 第34页 |
2. 政府主导型金融体系 | 第34-35页 |
3. 混合型金融体系 | 第35-36页 |
(三) 总结 | 第36-37页 |
五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基本路径 | 第37-43页 |
(一) 民间借贷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1.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不足 | 第37页 |
2. 民间借贷的现行利率制度不合理 | 第37-38页 |
3. 民间借贷的担保模式不规范 | 第38-39页 |
4. 民间借贷的应用范围不正确 | 第39-40页 |
(二)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 | 第40-43页 |
1. 合理定位民间借贷 | 第40-41页 |
2. 制定规范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 | 第41页 |
3. 完善民间借贷的监管机制 | 第41-43页 |
六、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