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高层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主流居住区模式 | 第10页 |
·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提升需求 | 第10-11页 |
·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目前存在的不足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| 第11-16页 |
·大众行为、环境心理学理论导入景观设计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公共空间、外部空间及居住区空间设计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2 引言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3 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环境心理学理论 | 第19页 |
·城市意象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城市设计理论 | 第20页 |
·场所空间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景观设计三元论 | 第21-23页 |
4 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特征的研究 | 第23-42页 |
·高层居住区与多层、低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对比 | 第23-31页 |
·相关研究对象 | 第23页 |
·景观布局模式 | 第23-24页 |
·景观尺度与层次 | 第24-25页 |
·植物种植设计 | 第25-27页 |
·造景方式 | 第27-28页 |
·道路交通系统 | 第28-31页 |
·高层居住区居民对于环境景观的诉求 | 第31-38页 |
·居民的活动规律分析 | 第31页 |
·居民对环境景观舒适性的诉求 | 第31-33页 |
·居民的交往诉求 | 第33-34页 |
·居民对环境景观属性的诉求 | 第34-36页 |
·特殊居民对于环境景观的诉求 | 第36-38页 |
·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特点 | 第38-42页 |
·景观空间的集中 | 第38页 |
·景观空间的延展 | 第38-39页 |
·立体景观的形成 | 第39页 |
·生态效益的提升 | 第39-40页 |
·景观品质的精致 | 第40-42页 |
5 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| 第42-58页 |
·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| 第42-44页 |
·坚持以人为本 | 第42页 |
·满足整体统一 | 第42页 |
·遵循生态经济 | 第42-43页 |
·传承文化内涵 | 第43页 |
·注重环境均好 | 第43-44页 |
·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要素的设计手法 | 第44-58页 |
·空间要素设计 | 第44-47页 |
·特质场所景观要素设计 | 第47-53页 |
·材质及色彩要素设计 | 第53-56页 |
·景观尺度要素设计 | 第56-58页 |
6 实例研究——以合肥市高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| 第58-69页 |
·选择依据 | 第58-59页 |
·合肥市安高·城市天地环境景观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整体环境景观布局 | 第59页 |
·环境景观要素处理 | 第59-61页 |
·不足之处及对策 | 第61-62页 |
·合肥市三盛·颐景园环境景观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整体环境景观布局 | 第62-63页 |
·环境景观要素处理 | 第63-64页 |
·不足之处及对策 | 第64-65页 |
·合肥市宝业·桐城绿苑环境景观分析 | 第65-69页 |
·整体环境景观布局 | 第65-66页 |
·环境景观要素处理 | 第66-67页 |
·不足之处及对策 | 第67-69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·成果总结 | 第69页 |
·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页 |
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