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. 导论 | 第12-23页 |
·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、意义及研究区域 | 第12-15页 |
·本文选题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本文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·本文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研究区域 | 第15页 |
·国内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·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的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·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的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·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障碍的研究综述 | 第17页 |
·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的主要方法、内容和结构与理论框架 | 第19-21页 |
·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本文内容和结构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理论框架 | 第20-21页 |
·论文的主要难点、创新 | 第21-23页 |
·主要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| 第21页 |
·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21-23页 |
2.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 | 第23-29页 |
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| 第23-27页 |
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·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·关于成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 | 第27-29页 |
·进一步深化对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认识 | 第27页 |
·把成都市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统一起来 | 第27-28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| 第28页 |
·成都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亟待破解的主要难题 | 第28-29页 |
3.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区域特征 | 第29-47页 |
·成都破解“三农”问题的探索 | 第29-36页 |
·国色天香模式——“土地业主承包集中开发”模式 | 第31-32页 |
·五朵金花模式——土地特色经营+村容整治模式 | 第32-35页 |
·安仁模式——农民新村集中建设模式 | 第35-36页 |
·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| 第36-38页 |
·确权与颁证 | 第37页 |
·投资公司撬动了社会各方资金 | 第37页 |
·农村产权交易所大大促进了产权流转 | 第37-38页 |
·成都农村城市化的尝试 | 第38-40页 |
·城乡规划一体化 | 第38页 |
·城乡产业一体化 | 第38-39页 |
·城乡市场机制一体化 | 第39页 |
·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| 第39页 |
·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| 第39页 |
·城乡管理一体化 | 第39-40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| 第40-45页 |
·改善了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| 第40页 |
·大力发展了现代农业 | 第40-41页 |
·加快了现代新村建设步伐 | 第41-42页 |
·增加了农民收入 | 第42-45页 |
·全面推进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| 第45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特征 | 第45-47页 |
·成都市四大总体功能区 | 第46页 |
·成都市新型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| 第46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| 第46-47页 |
4.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趋势、存在问题 | 第47-54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 | 第47-48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| 第47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| 第47-48页 |
·制约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| 第48-54页 |
·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的资金缺口较大,区域投入差异大 | 第48-49页 |
·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仍需优化 | 第49-50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尚需完善 | 第50页 |
·成都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| 第50-51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堪忧 | 第51页 |
·成都市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 | 第51-52页 |
·成都市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 | 第52页 |
·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仍需创新 | 第52-54页 |
5. 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| 第54-59页 |
·美国:以大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发展模式 | 第54-55页 |
·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,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| 第54-55页 |
·美国发达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| 第55页 |
·美国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| 第55页 |
·德国: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模式 | 第55-57页 |
·德国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:高度发达的农业 | 第56页 |
·德国农村环境十分优美 | 第56页 |
·政策大力扶持,优厚的财政补贴 | 第56-57页 |
·韩国的“新村运动” | 第57-58页 |
·政府始终积极发挥农民在“新村运动”中主体作用 | 第57页 |
·各级政府积极提供物资、技术和资金支持 | 第57-58页 |
·大力加强农村技术骨干培训,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| 第58页 |
·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| 第58-59页 |
6. 加快推进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| 第59-65页 |
·总体思路与应坚持的原则 | 第59-60页 |
·总体思路 | 第59页 |
·应坚持的原则 | 第59-60页 |
·对策措施 | 第60-65页 |
·创新成都市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| 第60页 |
·加大财政资金投入,助推成都市新农村建设 | 第60-62页 |
·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| 第62页 |
·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合理化 | 第62页 |
·加速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区域均衡化 | 第62-63页 |
·构建成都市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| 第63页 |
·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| 第63页 |
·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| 第63-64页 |
·建立新型农民的培训机制,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