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人关于宋词题材研究的成就 | 第7-8页 |
第二章 北宋词坛题材的几个变化阶段 | 第8-14页 |
第一节 北宋初年词仍为艳科,题材狭隘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欧晏艳词当行,题材内容充满闲情逸志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范仲淹的边塞词和王安石的怀古词 | 第10-11页 |
第四节 柳永“以俗入词”中的“都市词”对词的题材的推进 | 第11-13页 |
第五节 苏轼的“以诗入词”对题材的进一步拓展 | 第13-14页 |
第三章 南渡之际词的题材中的国仇家恨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政局动荡使词的题材发生重大变化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代表词人及词作 | 第15-21页 |
一、岳飞的“精忠报国”为词注入了新的题材,从爱国到报国 | 第15-16页 |
二、多元性和题材之集大成者辛弃疾 | 第16-18页 |
三、辛派词人的爱国题材词作 | 第18-20页 |
四、李清照及南渡词人群体的词的题材之变 | 第20-21页 |
第四章 南宋时期所呈现的隐逸沉沦的题材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南宋初期宋金对峙与偏安求和的社会背景促成词的题材转变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词人相继退隐,以怡情山水和田园为题材的隐逸词为主风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逃避现实、投身山水隐逸的词人 | 第24-27页 |
一、姜夔的“感叹身世”题材之词作又回归个人情怀 | 第24-25页 |
二、朱敦儒的隐逸词又让词的题材重归狭隘 | 第25-26页 |
三、叶梦得的“壮志未酬”是爱国题材词作的另一种表现 | 第26-27页 |
第五章 南宋末期宋词题材所呈现的亡国之音 | 第27-37页 |
第一节 国家危亡造成了亡国之音四起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三种不同法的亡国之音 | 第28-30页 |
第三节、代表词人及词作 | 第30-37页 |
一、四大家词中的亡国之音 | 第30-33页 |
二、亡国之音词中现实性和时代感最强的刘克庄河刘辰翁 | 第33-36页 |
三、文天祥爱国词作中的慷慨悲歌 | 第36-37页 |
第六章 南宋诗所表达的亡国之音 | 第37-39页 |
第七章 小结 | 第39-41页 |
参考书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