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--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

同忻煤矿地质动力环境分析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

致谢第1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1 绪论第14-29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-17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-27页
     ·地质动力环境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采动覆岩结构演化与矿山压力研究现状第18-23页
     ·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回采方法对覆岩运动影响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7-29页
2 同忻井田地质动力环境分析第29-56页
   ·同忻井田概况第29-32页
   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第32-35页
     ·区域构造演化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构造演化对含煤盆地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区域新构造运动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华北地区及边界的相对运动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大同地区新构造运动第37-38页
   ·大同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第38-42页
     ·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同忻井田地应力测量第40-42页
   ·大同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大同地区地震概况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大同地区地震应变积累—释放特征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·大同地区地震应变释放强度特征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口泉断裂力学特征及对双系煤层矿压显现的影响分析第45-53页
     ·口泉断裂宏观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口泉断裂形成的力学机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口泉断裂对大同矿区煤层开采的影响第47-53页
   ·同忻井田地质动力环境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5-56页
3 同忻井田构造划分与构造应力场分析第56-73页
   ·大同矿区构造断块划分第56-61页
     ·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同忻井田构造断块划分第57-61页
   ·同忻井田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第61-67页
     ·岩体应力状态研究意义第61-62页
     ·井田地质构造模型建立第62页
     ·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系统第62-64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及参数定义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岩体应力状态计算结果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同忻井田构造应力区划分第66-67页
   ·同忻井田矿压显现分析第67-71页
     ·地质构造对井田矿压显现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岩体应力对井田矿压显现的影响第68-70页
     ·顶板岩性对井田矿压显现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·矿压显现强度区域划分第71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3页
4 工作面围岩活动规律模拟研究第73-104页
   ·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第73-74页
   ·覆岩关键层判别第74-79页
     ·工作面概况第74-75页
     ·结构关键层判别第75-79页
     ·隔水、隔气关键层判别第79页
   ·采动覆岩运动与破坏规律相似模拟实验第79-97页
     ·相似材料模拟内容第79-80页
     ·相似材料模拟理论第80页
     ·相似材料选取第80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备及观测系统第80-82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计与制作第82-85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85-94页
     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总结第94-97页
   ·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模拟研究内容第97-98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分析第98-10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3-104页
5 采动覆岩空间结构与破坏特征分析第104-124页
   ·同忻井田“双系两硬”煤层赋存特点第104-107页
   ·覆岩结构三维地质体模型建立第107-112页
     ·地质体模型建立的意义第107页
     ·地质体模型的构建方法第107页
     ·空间插值原理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TIN 面模型的建立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地质体模型及地质剖面的生成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建立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同忻井田覆岩结构特征第112页
   ·坚硬厚层顶板覆岩运动与破坏规律第112-120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“砌体梁”失稳模式分析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面接触块体结构与受力分析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·面接触块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纵向大结构面接触失稳模式及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第119-120页
   ·侏罗系煤层采空区底板破坏规律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底板应力分布与破坏深度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侏罗系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第12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2-124页
6 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与控制技术第124-142页
   ·工作面矿压显现实测研究第124-134页
     ·监测内容及方案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·支架初撑力统计分析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支架循环最大工作阻力统计分析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支架工作阻力与初撑力关系分析第128页
     ·工作面基本顶来压统计分析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·顶板周期来压记录分析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·矿压监测结果总结第134页
   ·回采巷道强矿压显现研究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·强矿压显现特征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·强矿压显现原因分析第136-138页
   ·工作面与回采巷道强矿压控制技术第138-141页
     ·卸压爆破第138页
     ·钻孔卸压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煤层注水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让压支护第140-1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1-142页
7 安全开采方案优化研究第142-159页
   ·工作面覆岩结构物理探测第142-148页
     ·覆岩结构物理探测意义与原理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现场探测方案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·探测结果第148页
   ·安全开采方案优化第148-152页
     ·同忻煤矿开采现状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·厚煤层分层开采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采空区充填开采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覆岩离层注浆开采第151-152页
   ·回采巷道支护方案优化第152-1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8-159页
8 结论与展望第159-161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59-160页
   ·展望第160-161页
参考文献第161-169页
作者简历第169-172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2页

论文共1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矿用圆环链传动接触动力学及损伤机理的研究
下一篇:纵轴式掘进机履带行走系统动力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