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| 第14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房地产市场的基础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房地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涵义 | 第16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结构 | 第16-17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·区域性 | 第17页 |
·土地的稀缺性 | 第17页 |
·投机性 | 第17页 |
·供给的滞后性 | 第17页 |
·住宅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| 第17-18页 |
·政府的干预性 | 第18页 |
·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我国房地产市场取得的成绩 | 第18页 |
·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| 第20-29页 |
·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历史回顾 | 第20-23页 |
·2003 年-2004 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0页 |
·2005 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2006 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1页 |
·2007 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1页 |
·2008 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1页 |
·2009 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2010 年上半年调控政策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原因 | 第23-24页 |
·信息不对称导致房地产价格和价值的偏离 | 第23页 |
·公平问题难以解决 | 第23页 |
·公共物品方面提供的低效率 | 第23-24页 |
·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现实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| 第24页 |
·有利于加强政府权威 | 第24页 |
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| 第24-25页 |
·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角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5-29页 |
·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角色错位与失位表现 | 第25-26页 |
·房地产调控的难点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地方财政与房地产市场高度共存 | 第26页 |
·部门之间的博弈使调控难以形成合力 | 第26-29页 |
第四章 国外房地产调控实践 | 第29-40页 |
·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实践 | 第29-32页 |
·调控房市的主要手段——税收政策 | 第29页 |
·调控房市的重要手段——土地储备制度 | 第29-30页 |
·调控房市的重要方法——租房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调节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——金融政策杠杆 | 第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·新加坡房地产市场调控实践 | 第32-34页 |
·政府供给为主、市场供给为辅的住房体系 | 第32-33页 |
·调节住房供需稳定——融资保障制度 | 第33页 |
·提高效率抑制投机——土地管制 | 第33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页 |
·日本房地产市场调控实践 | 第34-38页 |
·调节房市供求关系主要内容——保基本的住房政策 | 第34-35页 |
·调控房市的重要手段——管制土地交易 | 第35页 |
·调控房市的主要方法——完备的房地产税收体制 | 第35页 |
·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房市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和启示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 | 第40-49页 |
·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首要前提——转变政府职能 | 第40-42页 |
·政府应当以民为本 | 第40-41页 |
·增加居住用地的有效供应 | 第40页 |
·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点——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| 第40-41页 |
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| 第41页 |
·培育结构合理的住房消费梯度市场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体系 | 第41页 |
·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| 第41-42页 |
·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调控政策 | 第42-43页 |
·转变地方政府角色 | 第42-43页 |
·创新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制度 | 第43页 |
·加强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| 第43-46页 |
·加强税收手段进行调控 | 第43-44页 |
·调整和完善土地增值税 | 第44页 |
·增加新税种 | 第44页 |
·加强金融手段进行调控 | 第44-46页 |
·对贷款人按要求严格审查 | 第45页 |
·完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,构建二级市场 | 第45页 |
·创新房地产抵押贷款工具,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| 第45页 |
·实施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| 第45-46页 |
·加强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| 第46-49页 |
·加强立法调控 | 第46-47页 |
·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,规范政府行为 | 第46页 |
·保障社会民众成为监督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的主体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执法调控 | 第47-49页 |
·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政府执法制度 | 第47页 |
·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| 第47页 |
·建立配套的执行机制 | 第47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