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传统艺术与动画角色造型的关系 | 第14-37页 |
·动画角色造型设计 | 第14-23页 |
·角色造型设计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角色造型设计的构成 | 第16-19页 |
·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艺术风格 | 第19-22页 |
·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动画艺术对中国传统艺术中造型元素的借鉴 | 第23-31页 |
·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中国剪纸艺术的形式特点 | 第24-26页 |
·中国画的形式特点 | 第26-28页 |
·中国戏曲的形式特点 | 第28-31页 |
·传统艺术与动画角色造型 | 第31-37页 |
·传统艺术与动画角色造型之间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·美、日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对民族艺术形式特点的吸收 | 第32-34页 |
·走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艺术之路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动画片《哪吒闹海》的角色形象设计特点 | 第37-48页 |
·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运用 | 第38-45页 |
·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特点与漫画角色夸张造型手法相结合 | 第38-41页 |
·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符号化特点 | 第41-42页 |
·吸收中国传统戏剧脸谱形式特点 | 第42-45页 |
·色彩上的大胆突破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 《哪吒闹海》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成功的原因 | 第48-52页 |
·与中国传统艺术完美结合 | 第49-50页 |
·深厚的受众基础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《哪吒闹海》中角色形象设计的成功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启示 | 第52-61页 |
·走出动画角色创作的误区 | 第53-58页 |
·切忌对日美动漫过度模仿 | 第53-54页 |
·角色设计切忌过于写实缺乏娱乐性 | 第54-56页 |
·优秀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| 第56-58页 |
·正确理解“民族化” | 第58-6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6页 |
后记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