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6页 |
·物理处理法 | 第11-16页 |
·物理吸附法 | 第11-14页 |
·萃取法 | 第14-16页 |
·液膜法 | 第16页 |
·化学处理法 | 第16-20页 |
·混凝法 | 第16-17页 |
·焚烧法 | 第17-18页 |
·化学氧化法 | 第18-19页 |
·光催化氧化法 | 第19页 |
·湿式催化氧化法 | 第19-20页 |
·超声波处理法 | 第20页 |
·生物处理法 | 第20-21页 |
·联用技术 | 第21-23页 |
·当前废水处理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| 第23-26页 |
第二章 吸附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废水检测方法的确定 | 第26-34页 |
·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7-29页 |
·膨胀石墨吸附剂的制备 | 第27页 |
·吸附剂的表征 | 第27-29页 |
·吸附剂的电镜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比表面及微孔,介孔分布图 | 第28-29页 |
·废水检测方法的确定 | 第29-33页 |
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 | 第29-31页 |
·3P 母液分光光度法 | 第29-30页 |
·磺化废水分光光度法 | 第30页 |
·再生废水分光光度法 | 第30-31页 |
·化学需氧量的测定[80](重铬酸钾法) | 第31-33页 |
·3P 母液的 COD 测定法 | 第32-33页 |
·磺化废水的 COD 测定法 | 第33页 |
·再生废水的 COD 测定法 | 第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利用吸附的方法处理工业废水 | 第34-43页 |
·选择最佳吸附条件的实验 | 第34页 |
·膨胀石墨吸附 3P 母液实验 | 第34-37页 |
·膨胀石墨用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吸附时间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吸附温度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膨胀石墨吸附磺化废水实验 | 第37-39页 |
·膨胀石墨用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吸附时间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吸附温度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膨胀石墨吸附再生废水实验 | 第39-41页 |
·膨胀石墨用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吸附时间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吸附温度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利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 | 第43-52页 |
·选择最佳氧化条件的实验 | 第43页 |
·双氧水氧化 3P 母液实验 | 第43-45页 |
·双氧水用量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氧化时间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氧化温度的影响 | 第45页 |
·双氧水氧化磺化废水实验 | 第45-48页 |
·双氧水用量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氧化时间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氧化温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双氧水氧化再生废水实验 | 第48-50页 |
·双氧水用量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氧化时间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氧化温度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膨胀石墨吸附和双氧水氧化相结合处理工业废水 | 第52-6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2页 |
·联用技术对 3P 母液处理实验 | 第52-54页 |
·联用技术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联用技术对废水处理量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联用技术对磺化废水处理实验 | 第54-56页 |
·联用技术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联用技术对废水处理量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联用技术对再生废水处理实验 | 第56-58页 |
·联用技术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联用技术对废水处理量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六章 处理废水的工艺路线、处理成本及反应机理的探讨 | 第60-64页 |
·处理废水的工艺路线 | 第60页 |
·处理成本的计算 | 第60页 |
·反应机理的探讨 | 第60-64页 |
·膨胀石墨的吸附机理[81-83] | 第61页 |
·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机理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吸附时间对吸附机理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吸附温度对吸附机理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双氧水氧化机理[85-86] | 第61-63页 |
·双氧水用量对机理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双氧水反应时间对机理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双氧水反应温度对机理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吸附-氧化相结合的反应机理 | 第63-64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7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·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