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色建筑理念在枣庄地区住宅建设中的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能源和资源的危机 | 第8页 |
| ·我国资源相对匮乏 | 第8-9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方面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方面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2页 |
| ·本研究的侧重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方案框架图 | 第13页 |
| ·小结 | 第13-14页 |
| 2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评价体系 | 第14-22页 |
| ·绿色建筑的含义 | 第14页 |
| ·绿色建筑的定位 | 第14-17页 |
| 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| 第17-20页 |
| ·国外绿色建筑相关评价标准 | 第17页 |
| ·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| 第17-19页 |
| ·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| 第19-20页 |
| ·小结 | 第20-22页 |
| 3 枣庄市自然环境及住宅发展状况 | 第22-31页 |
| ·枣庄概况及自然环境特点 | 第22-23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22页 |
| ·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| 第22页 |
| ·气候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·自然资源 | 第23页 |
| ·枣庄住宅发展历史及现状 | 第23-28页 |
| ·解放前的住宅状况 | 第23-25页 |
| ·80 年代以前的住宅状况 | 第25-26页 |
| ·80-90 年代的住宅状况 | 第26-27页 |
| ·2000 年以后的住宅状况 | 第27-28页 |
| ·枣庄住宅建设的绿色发展趋势 | 第28-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4 绿色建筑技术及在枣庄市的应用 | 第31-44页 |
| ·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| 第31页 |
| ·枣庄市建筑能耗特点 | 第31页 |
| ·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| 第31-38页 |
| ·枣庄市墙体的节能技术 | 第32-35页 |
| ·门窗的节能技术 | 第35-37页 |
| ·屋面节能技术 | 第37-38页 |
| ·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 | 第38-42页 |
| ·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| 第38-41页 |
| ·热泵技术 | 第41-42页 |
| ·绿色建材 | 第42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5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| 第44-50页 |
| ·可再生能源应用分析 | 第44页 |
| ·围护结构应用实验 | 第44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6 绿色建筑理念在住宅建设的各阶段的应用和实践 | 第50-57页 |
| ·策划阶段 | 第50-51页 |
| ·确立绿色建筑目标 | 第50-51页 |
| ·枣庄市的主要应用特点 | 第51页 |
| ·规划设计阶段 | 第51-54页 |
| ·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| 第51-53页 |
| ·枣庄市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标准 | 第53-54页 |
| ·施工实施阶段 | 第54-56页 |
| ·绿色施工应用的主要内容 | 第54-55页 |
| ·枣庄市绿色施工应用现状和特点 | 第55-56页 |
| ·运营管理阶段 | 第56页 |
| 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7 具体案例分析 | 第57-78页 |
| ·案例工程概况 | 第57-58页 |
| ·节地与室外环境 | 第58-61页 |
| ·节能与能源利用 | 第61-73页 |
| ·节能设计依据 | 第61页 |
| ·建筑物体形和朝向 | 第61-62页 |
| ·建筑围护结构 | 第62-68页 |
| ·暖通空调系统 | 第68-73页 |
| ·节水及水资源利用 | 第73-75页 |
| ·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| 第75页 |
| ·室内环境质量 | 第75-76页 |
| ·运营管理 | 第76-77页 |
| 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8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| ·结论 | 第78页 |
| ·未来展望 | 第78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-82页 |
| 主要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| 附录 工程硕士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