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4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4-28页 |
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4页 |
·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氮及其影响 | 第14-17页 |
·氮元素在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存在形式和来源 | 第14-15页 |
·氮素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·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物理处理技术 | 第17页 |
·化学处理技术 | 第17-18页 |
·生物脱氮技术 | 第18-20页 |
·生物膜反应器 | 第20-24页 |
·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工艺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影响生物膜反应器运行的主要因素 | 第21-24页 |
·生物膜 | 第24-27页 |
·生物膜的组成与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 | 第25-26页 |
·生物膜的挂膜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27-28页 |
3 生物强化反应器运行工艺的优化 | 第28-4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·培养基 | 第28-29页 |
·复合菌群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30页 |
·生物膜挂膜流程 | 第30-31页 |
·反应器进、出水水质监测指标 | 第31页 |
·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水温对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反应器运行期间生物膜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 | 第32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0页 |
·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·水温对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反应器运行工艺优化及其效果 | 第36-40页 |
·讨论 | 第40-43页 |
·挂膜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42页 |
·水温对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4 碳源及 C/N 对复合菌群净化循环养殖废水的影响 | 第45-5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8页 |
·培养基及模拟废水 | 第45页 |
·复合菌群的构建 | 第45页 |
·生物膜挂膜流程 | 第45-46页 |
·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 | 第46页 |
·水质监测指标 | 第46页 |
·碳源及 C/N 的初筛 | 第46-47页 |
·碳源及 C/N 的复筛 | 第47-4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4页 |
·碳源及 C/N 的初筛 | 第48-51页 |
·碳源及 C/N 的复筛 | 第51-54页 |
·讨论 | 第54-57页 |
·不同碳源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外加碳源对水体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| 第56页 |
·外加碳源条件下的 pH 值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外加碳源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循环养殖废水的影响 | 第58-7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培养基 | 第58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58-59页 |
·复合菌群的构建 | 第59页 |
·生物膜挂膜流程 | 第59页 |
·外加碳源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反应器进、出水水质监测指标 | 第60页 |
·反应器运行期间生物膜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 | 第60页 |
·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 | 第6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6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0-70页 |
·外加碳源对 CODMn 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外加碳源对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外加碳源对生物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外加碳源对生物反应器除磷效果的影响 | 第63页 |
·载体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动态监测 | 第63-64页 |
·反应器内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 | 第64页 |
·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指标间的冗余分析(RDA) | 第64-68页 |
·外加碳源对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循环养殖废水影响的主响应曲线 (PRC) | 第68-70页 |
·讨论 | 第70-73页 |
·不同碳源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碳源对生物量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生物反硝化除磷效果 | 第72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7页 |
·论文的主要结论 | 第74-75页 |
·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7 参考文献 | 第77-86页 |
8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86-87页 |
10 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