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评析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2页 |
| ·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页 |
| ·保障性住房 | 第17页 |
| ·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17页 |
| ·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| ·公平分配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住房“过滤”理论与住房政策 | 第18-19页 |
| ·住房的商品性和福利性理论 | 第19页 |
| ·住房保障水平倒 U 型曲线发展假说 | 第19-21页 |
| 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3章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22-31页 |
| ·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22-23页 |
| ·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实现形式组合 | 第23-24页 |
| ·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制度实施情况简述 | 第24-26页 |
| ·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研究 | 第26-30页 |
| ·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| ·廉租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·公共租赁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4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| 第31-39页 |
| ·几个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31-35页 |
| ·德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31-32页 |
| ·美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32-33页 |
| ·日本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33页 |
| ·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33-35页 |
| ·中国香港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| 第35页 |
| ·国外保障性住房制度的评价与启示 | 第35-38页 |
| ·国外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共同特征 | 第35-36页 |
| ·国外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启示 | 第36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5章 完善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 | 第39-47页 |
| ·实施保障性住房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 | 第39页 |
| ·财政支付能力 | 第39页 |
| ·住房供求关系状况 | 第39页 |
| ·市场机制的作用 | 第39页 |
| ·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基本原则 | 第39-40页 |
| ·统一布局原则 | 第39-40页 |
| ·适度保障原则 | 第40页 |
| ·动态调整原则 | 第40页 |
| ·分层操作原则 | 第40页 |
| ·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政策措施 | 第40-46页 |
| ·完善保障性住房法律体系 | 第40-41页 |
| ·建立城市居民信用制度,实行动态监管 | 第41页 |
| ·严格限定准入机制,完善退出机制 | 第41-42页 |
| ·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 | 第42-43页 |
| ·关注城镇“夹心层”人群的住房需求 | 第43页 |
| ·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| 第43-45页 |
| ·完善廉租住房制度 | 第45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结论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