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概述 | 第13-18页 |
·绩效评价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·绩效的含义 | 第13页 |
·绩效评价的含义 | 第13-14页 |
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含义和对象 | 第14-16页 |
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主体 | 第1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对象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研究的对象 | 第16页 |
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作用 | 第16-18页 |
·促进商业银行发展革新 | 第16-17页 |
·促进商业银行资源整合 | 第17页 |
·促进商业银行规范经营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基础及发展回顾 | 第18-29页 |
·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基础 | 第18-20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页 |
·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控制理论 | 第19页 |
·战略管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国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演进历程 | 第20-21页 |
·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| 第20页 |
·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| 第20-21页 |
·战略业绩评价阶段 | 第21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演进历程 | 第21-23页 |
·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| 第23-27页 |
·EVA 绩效评估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4-27页 |
·穆迪公司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 | 第27页 |
·骆驼评级法 | 第27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A 银行上海分行绩效考核体系介绍及分析 | 第29-46页 |
·A 银行上海分行情况简介 | 第29-31页 |
·A 银行上海分行考核体系发展历程 | 第31-33页 |
·“以规模为导向”的初始阶段 | 第32页 |
·“以盈利为导向”的发展阶段 | 第32页 |
·“以价值为导向”的提升阶段 | 第32-33页 |
·A 银行上海分行现行分支机构考核体系介绍 | 第33-38页 |
·机构考核工作的组织体系 | 第33-34页 |
·机构考核实施的主要步骤 | 第34-36页 |
·机构考核体系的具体内容 | 第36-37页 |
·机构考核体系与收入分配 | 第37-38页 |
·A 银行上海分行机构考核结果 | 第38-41页 |
·考核总得分及排名 | 第38页 |
·资产类考核得分及排名 | 第38-39页 |
·负债类考核得分及排名 | 第39-40页 |
·效益类考核得分及排名 | 第40页 |
·产品营销、资产质量、内部管理类考核得分及排名 | 第40-41页 |
·现行考核体系优势和亮点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建立了以“资本管理”为核心的“经济利润”评价机制 | 第41页 |
·建立了以“效益、规模、质量”等统筹兼顾的考核体系 | 第41-42页 |
·引入了“结构调整”战略重点 | 第42页 |
·建立了与收入分配紧密挂钩的考核体系 | 第42-43页 |
·现行考核体系问题和不足剖析 | 第43-46页 |
·战略结构重点尚不突出 | 第43页 |
·预算管理重要性未充分体现 | 第43页 |
·业务导向需要进一步明确 | 第43-44页 |
·公平和激励性有待提高 | 第44页 |
·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合理 | 第44-45页 |
·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的挂钩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对 A 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重构方案 | 第46-53页 |
·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带来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| 第46-47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结构和职能的转变 | 第47-48页 |
·A 银行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转变 | 第48页 |
·重构考核体系的总体目标和框架 | 第48-50页 |
·总体目标——实现以“战略为导向”的演变 | 第48-49页 |
·总体框架 | 第49页 |
·总体思路 | 第49-50页 |
·新考核体系构成介绍 | 第50-53页 |
·新考核方法下的指标体系 | 第50-52页 |
·新考核体系下的收入分配方式 | 第52页 |
·对新考核体系的总体评价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对新考核体系改进方法的探讨和评述 | 第53-60页 |
·进一步强化了战略意图的分解效果 | 第53-55页 |
·重整考核体系,突出业务经营引导 | 第53-54页 |
·借鉴和引入平衡计分卡考核方式 | 第54页 |
·发挥管理会计理念,突出中间业务发展 | 第54页 |
·体现对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的战略引导 | 第54-55页 |
·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统筹的引导作用 | 第55页 |
·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 | 第55页 |
·提高计划类考核权重 | 第55页 |
·进一步强化了资源分配约束导向 | 第55-56页 |
·强化资源及成本约束理念 | 第55-56页 |
·进一步突出资源使用的产出效率考核 | 第56页 |
·进一步强化了公平和正向激励 | 第56-58页 |
·调节机构间经营环境、历史背景等差异性因素 | 第56-57页 |
·适度引入分类管理和考核 | 第57-58页 |
·体现了考核的全面和合理性 | 第58-59页 |
·体现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| 第58页 |
·统一资产质量和内部管理考核的衡量尺度 | 第58页 |
·精简非核心类考核指标 | 第58-59页 |
·进一步强化了考核体系与收入分配挂钩力度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| 第60-66页 |
·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关键因素 | 第60-62页 |
·要充分体现战略和导向的同一性 | 第60页 |
·立足全局,实现“安全性、流动性和盈利性”的协调和统一 | 第60-61页 |
·均衡与互补并重,层次和逻辑同行 | 第61页 |
·突出重要性和适用性 | 第61页 |
·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| 第61-62页 |
·构建和改进过程中的若干建议 | 第62-64页 |
·引入“平衡计分卡”实现远景目标和实施策略的转化 | 第62页 |
·公正、合理是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得以持续有效的关键 | 第62-63页 |
·提倡“以价值为基础”的绩效评价方式 | 第63页 |
·体现指标的全面完整和均衡 | 第63-64页 |
·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研究 | 第64页 |
·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努力方向 | 第64-66页 |
·关于分类考核的问题 | 第64页 |
·关于客户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考核的问题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