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“平人”思想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《黄帝内经》平人相关章句考释 | 第11-15页 |
1 《素问》篇 | 第11-13页 |
2 《灵枢》篇 | 第13-14页 |
3 关于平人内涵的思考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《黄帝内经》平人之象 | 第15-21页 |
1 平人之神 | 第15-16页 |
2 平人之色 | 第16-17页 |
3 平人之形 | 第17页 |
4 平人之态 | 第17页 |
5 平人之音 | 第17-18页 |
6 平人之脉 | 第18-20页 |
6.1 脉应四时 | 第18-19页 |
6.2 脉应昼夜 | 第19页 |
6.3 脉应月相 | 第19-20页 |
6.4 脉应五脏 | 第20页 |
6.5 脉应五色 | 第20页 |
7 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《黄帝内经》平人之道 | 第21-28页 |
1 《内经》生命观 | 第21-22页 |
1.1 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 | 第21页 |
1.2 真至圣贤是生命的最高期许 | 第21-22页 |
2 平人之道守在于常 | 第22-23页 |
2.1 气血和 | 第22页 |
2.2 脏腑和 | 第22-23页 |
2.3 志意和 | 第23页 |
3 平人之道贵在于和 | 第23-26页 |
3.1 天人和 | 第23-25页 |
3.2 形神和 | 第25-26页 |
3.3 阴阳和 | 第26页 |
4 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从《黄帝内经》平人角度认识健康与疾病 | 第28-36页 |
1 《内经》平人思想的医学内涵 | 第28-29页 |
2 从和态看《内经》健康思想 | 第29页 |
3 从常态看《内经》健康与疾病 | 第29-35页 |
3.1 脏腑常态 | 第30-31页 |
3.2 阴阳常态 | 第31-32页 |
3.3 五行常态 | 第32页 |
3.4 血气常态 | 第32-33页 |
3.5 形志常态 | 第33-35页 |
3.6 地域常态 | 第35页 |
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36-38页 |
1 《内经》平人思想的意义 | 第36-37页 |
2 不足之处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文献综述 | 第39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