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边州与红河州对外贸易比较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| ·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对外贸易理论概述 | 第17-22页 |
| ·对外贸易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| ·对外贸易含义 | 第17页 |
| ·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| 第17-18页 |
| ·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 | 第18-22页 |
| ·对外贸易理论进程 | 第18-19页 |
| ·国际分工理论 | 第19-20页 |
| ·要素禀赋论 | 第20页 |
| ·地缘经济论 | 第20-21页 |
| ·地域依赖论 | 第21-22页 |
| 第三章 延边与红河对外贸易比较 | 第22-34页 |
| ·延边州与红河州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延边州概况 | 第22页 |
| ·红河州概况 | 第22页 |
| ·延边州与红河州经济指标比较 | 第22-23页 |
| ·延边州对外贸易现状与特征 | 第23-28页 |
| ·延边州对外贸易现状 | 第23-24页 |
| ·延边对外贸易特征 | 第24-28页 |
| ·红河州对外贸易现状与特征 | 第28-31页 |
| ·红河州对外贸易现状 | 第28-29页 |
| ·红河州对外贸易特征 | 第29-31页 |
| ·延边州与红河州对外贸易比较 | 第31-34页 |
| ·延边州外贸总量高于红河州 | 第31-32页 |
| ·延边州对外开放水平高于红河州 | 第32-33页 |
| ·延边州外贸商品结构优于红河州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延边州对外贸易存在问题 | 第34-39页 |
| ·对外贸易结构不足之处 | 第34页 |
| ·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| 第34页 |
| ·互市贸易建设不足 | 第34页 |
| ·对外开放水平较低 | 第34-35页 |
| ·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 | 第35-36页 |
| 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| 第36-37页 |
| ·其它问题 | 第37-39页 |
| ·跨境投资互动效果欠佳 | 第37-38页 |
| ·地区贸易方式较为单一 | 第38页 |
| ·贸易对象国平台建设不足 | 第38页 |
| ·地区缺乏经贸专业人才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发展延边州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| 第39-48页 |
| ·抓住机遇促进开发开放 | 第39-41页 |
| ·充分发挥先导区前沿和窗口作用 | 第39页 |
| ·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 | 第39页 |
| ·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 | 第39-40页 |
| ·加强广泛的国际交流 | 第40-41页 |
| ·加强跨境出口商品基地建设 | 第41-42页 |
| ·加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| 第41页 |
| ·逐步建设地区产业合作园区 | 第41页 |
| ·加快边境互市贸易区建设 | 第41-42页 |
| ·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 | 第42-43页 |
| ·营造良好的边贸环境 | 第42页 |
| ·重点支持核心产业发展 | 第42-43页 |
| ·加强跨境地方政策协调 | 第43页 |
| ·逐步形成投资互动 | 第43-44页 |
| ·加快地区投资环境建设 | 第43页 |
| ·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| 第43-44页 |
| ·积极培养地区外贸人才 | 第44-45页 |
| ·加强地区外贸人才再培训 | 第44页 |
| ·积极培养地区外贸人才 | 第44-45页 |
| ·积极引进外贸人才 | 第45页 |
| ·促进地区贸易多元化发展战略 | 第45-48页 |
| ·促进贸易方式的多元化 | 第45页 |
| ·促进出口国别多元化 | 第45-46页 |
| ·促进出口商品多元化 | 第46页 |
| ·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 | 第46-4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附录A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