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绪论 | 第12-19页 |
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9-21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 | 第19页 |
·失地农民 | 第19-20页 |
·土地征收与征用 | 第20页 |
·养老保险 | 第20-21页 |
·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公共品理论 | 第21-23页 |
·市场失灵理论 | 第23页 |
·地租理论 | 第23-25页 |
2 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 | 第25-48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现状 | 第25-33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规模 | 第25-31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制度现状 | 第33-48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典型城市土地征收补偿的现行办法 | 第33-37页 |
·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土地征收补偿办法 | 第33-35页 |
·葫芦岛市土地征收补偿办法 | 第35-37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行政策 | 第37-46页 |
·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| 第37-38页 |
·丹东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| 第38-40页 |
·锦州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| 第40-42页 |
·营口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| 第42-44页 |
·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| 第44-45页 |
·葫芦岛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| 第45-46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总结 | 第46-48页 |
3 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供求分析 | 第48-68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需求分析 | 第48-54页 |
·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给分析 | 第54-60页 |
·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求状况小结 | 第60-61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缺口预测 | 第61-65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分析 | 第65-68页 |
4 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缺口原因分析 | 第68-73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被征用土地养老功能分析 | 第68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现行政策下被征用土地价值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缺口具体原因分析 | 第69-73页 |
·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科学 | 第69-70页 |
·征地过程市场缺位 | 第70-71页 |
·征地补偿方式以及养老保险筹资方式不灵活 | 第71页 |
·征地补偿形式单一,增大财政支付压力 | 第71页 |
·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单一,增大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| 第71页 |
·征地过程所获税费应用于失地农民安置的比例过低 | 第71-73页 |
5 国内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经验借鉴 | 第73-88页 |
·国内外土地征用补偿办法 | 第73-80页 |
·国外典型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办法 | 第73-77页 |
·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原则 | 第73页 |
·国外典型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内容与标准 | 第73-76页 |
·美国土地征用补偿内容与标准 | 第73-74页 |
·加拿大土地征用补偿内容与标准 | 第74-75页 |
·德国土地征用补偿内容与标准 | 第75页 |
·日本土地征用补偿内容与标准 | 第75-76页 |
·国外典型国家土地征用补偿方式 | 第76页 |
·国外典型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办法的特点 | 第76-77页 |
·国内较有特色的土地征用安置办法 | 第77-80页 |
·以投资入股为特征的土地利用模式 | 第77-78页 |
·以招工为特征的土地利用模式 | 第78-79页 |
·以留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模式 | 第79-80页 |
·以住房安置为特征的土地利用模式 | 第80页 |
·国内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先进模式的经验借鉴 | 第80-88页 |
·义乌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| 第80-82页 |
·成都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| 第82-84页 |
·上海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| 第84-85页 |
·杭州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| 第85-86页 |
·国内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先进模式的特点 | 第86-88页 |
6 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的对策选择 | 第88-95页 |
·构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 | 第88-89页 |
·改革当前征地补偿机制 | 第88页 |
·细化和丰富现有补偿项目,扩大补偿范围 | 第88页 |
·规范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方向 | 第88页 |
·规范财政责任,防范财政风险 | 第88-89页 |
·拓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渠道 | 第89-90页 |
·建立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 | 第90-91页 |
·构建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 | 第91-93页 |
·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| 第91-92页 |
·加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力度 | 第92-93页 |
·适当提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| 第93-95页 |
·构建省级统筹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| 第93-94页 |
·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