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应用心理学论文

个体特征与学校因素对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影响的多层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9页
引言第9-10页
1 文献综述第10-28页
   ·欺负第10-21页
     ·核心概念界定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欺负的分类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欺负的危害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发生的一般特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的理论第17-20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的测定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·欺负行为的相关变量研究第21-27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与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与学校因素第24-26页
     ·欺负行为与其他有关因素的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·多层线性模型第27-28页
2 问题提出第28-31页
   ·已有研究的局限第2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8-29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9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29页
     ·现实意义第29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29-31页
3 量表信效度研究第31-34页
   ·研究被试第31页
   ·研究工具第31页
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2页
     ·人际沟通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2页
     ·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2-34页
4 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多层线性分析第34-4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·研究被试第34页
     ·测量第34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36-48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第36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第36-40页
     ·学校变量对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第40-48页
5 讨论第48-54页
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第48页
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第48-50页
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多层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受欺负行为与个体变量的关系第50页
     ·学校变量对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及其与个体变量间关系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·研究启示第51-52页
   ·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2-54页
6 结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3页
附录第63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穆斯林宗教应对方式:结构与测量
下一篇:3-5岁幼儿表情标签与识别能力及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