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1章 绪论 | 第1-21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| 第9-11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及特征 | 第11-14页 |
| ·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审计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| ·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造模式分析 | 第21-45页 |
| ·项目建造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| 第21-30页 |
| ·传统模式 | 第22-23页 |
| ·设计-建造模式 | 第23-24页 |
| ·EPC项目管理模式 | 第24-25页 |
| ·CM模式 | 第25-27页 |
| ·PMC项目管理模式 | 第27-28页 |
| ·伙伴关系(合作管理模式) | 第28-29页 |
| ·项目建造模式发展的特点与方向 | 第29-30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 | 第30-31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概念 | 第30-31页 |
| ·政府特许经营权的授予 | 第31页 |
| ·BOT建造模式分析研究 | 第31-34页 |
| ·BOT模式概述 | 第31-32页 |
| ·BOT模式的结构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BOT模式的实际运作 | 第33页 |
| ·BOT模式的组成及其特点 | 第33页 |
| ·BOT模式的作用和特点 | 第33-34页 |
| ·PFI建造模式分析研究 | 第34-36页 |
| ·PFI模式概述 | 第34-35页 |
| ·PFI模式与BOT模式的对比 | 第35-36页 |
| ·PPP建造模式分析研究 | 第36-40页 |
| ·PPP模式概述 | 第36-37页 |
| ·PPP模式的特征 | 第37-38页 |
| ·PPP模式的运作基础 | 第38页 |
| ·PPP模式下的项目增值 | 第38-39页 |
| ·PPP模式的作用和特点 | 第39-40页 |
| ·TOT建造模式分析研究 | 第40-42页 |
| ·TOT模式概述 | 第40页 |
| ·TOT模式的基本特点 | 第40-41页 |
| ·TOT模式应用的关键问题 | 第41页 |
| ·TOT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| 第41-42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造模式的对比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·建造模式与传统全额垫资工程总承包的比较 | 第42-44页 |
| ·项目建造模式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第3章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造模式的创新 | 第45-52页 |
| ·融资代建制模式研究 | 第45-50页 |
| ·融资代建制概述 | 第45-46页 |
| ·融资代建制模式的运作特征 | 第46-48页 |
| ·融资代建制的模式框架 | 第48-50页 |
| ·DBO建造模式研究 | 第50-52页 |
| ·DBO模式概述 | 第50页 |
| ·DBO模式的运作过程 | 第50-51页 |
| ·DBO模式的作用和特点 | 第51-52页 |
| 第4章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创新中的法律和审计问题 | 第52-64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造模式创新的法律框架及其现状 | 第52-58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协议的法律性质 | 第52-53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模式的一般性立法架构 | 第53-54页 |
| ·我国关于特许经营权的相关法规 | 第54-56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造模式与我国现行法律的冲突 | 第56-57页 |
| ·对我国关于特许经营权立法架构的评述 | 第57-58页 |
| ·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造模式创新的审计体系及其现状 | 第58-64页 |
| ·建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审计体系的必要性与原则 | 第58页 |
| ·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审计体系的构建 | 第58-61页 |
| ·对建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审计体系的对策 | 第61-64页 |
| 第5章 实证分析 | 第64-71页 |
| ·神华天津南疆煤炭码头工程DBO模式的应用 | 第64-67页 |
| ·项目概况 | 第64-66页 |
| ·项目运作过程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项目中BOT模式的应用 | 第67-71页 |
| ·项目合同结构 | 第67-68页 |
| ·风险分担结构 | 第68-70页 |
| ·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项目的主要经验 | 第70-71页 |
| 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