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独创或新颖之处 | 第18-19页 |
·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2 研究基础 | 第21-49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4页 |
·森林经营 | 第21-22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 | 第22-23页 |
·机制和管理机制 | 第23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 | 第23-24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4-32页 |
·生态经济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| 第25-29页 |
·森林分类经营理论 | 第29-31页 |
·机制方面的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32-49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33-40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40-4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47-49页 |
3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的历史回顾 | 第49-58页 |
·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制度变革的历史 | 第49-51页 |
·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演变的历史 | 第51-55页 |
·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执行的历史回顾 | 第55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4 南方集体林调研地区森林经营管理的调查分析 | 第58-120页 |
·林改后南方集体林调查区概况及林农调查 | 第58-66页 |
·调查区概况 | 第58-63页 |
·林农调查 | 第63-66页 |
·调查区森林经营管理调查分析 | 第66-106页 |
·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的调查分析 | 第66-88页 |
·林业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 | 第88-96页 |
·森林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的统计分析 | 第96-104页 |
·林农森林经营融资情况的统计分析 | 第104-106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106-119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| 第106-110页 |
·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不足 | 第110-114页 |
·森林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114-117页 |
·林农森林经营融资存在的问题 | 第117-1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5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排序分析 | 第120-128页 |
·影响因素的选择和界定 | 第120-121页 |
·技术因素 | 第120页 |
·组织因素 | 第120-121页 |
·资金因素 | 第121页 |
·人力资源因素 | 第121页 |
·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| 第121-126页 |
·影响因素的排序 | 第122-125页 |
·排序结果分析 | 第125-126页 |
·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| 第1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6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的框架设计 | 第128-137页 |
·框架设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| 第128-130页 |
·框架设计的目标 | 第128-129页 |
·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| 第129-130页 |
·框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| 第130-135页 |
·框架构成各要素的选择及解释 | 第130-132页 |
·框架构成要素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| 第132-1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5-137页 |
7 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及执行机制 | 第137-161页 |
·方案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的意义 | 第137-139页 |
·方案的基本内涵 | 第137-138页 |
·方案编制与实施的意义 | 第138-139页 |
·完善方案编制理念传播机制 | 第139-140页 |
·发挥林业合作组织的宣传作用 | 第139-140页 |
·开展结合林农实际的多种宣传形式 | 第140页 |
·建立方案编制单位与林农的互动机制 | 第140页 |
·创新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机制 | 第140-153页 |
·方案编制的主体 | 第140-141页 |
·方案编制的程序 | 第141-142页 |
·方案编制的具体内容构成 | 第142-153页 |
·健全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审批制度 | 第153-154页 |
·审批单位 | 第153页 |
·审批的程序及内容 | 第153-154页 |
·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实施机制 | 第154-155页 |
·方案解释机制 | 第154页 |
·方案督促机制 | 第154-155页 |
·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监控机制 | 第155-159页 |
·方案内部管理和监督 | 第155-158页 |
·方案外部监督和控制 | 第158-1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9-161页 |
8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—森林经营合作组织 | 第161-178页 |
·日本的森林组合及启示 | 第161-164页 |
·日本森林组合的基本情况 | 第161-163页 |
·日本森林组合的启示 | 第163-164页 |
·发展森林经营合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| 第164-166页 |
·坚持以产权明晰为基础 | 第164-165页 |
·坚持"自愿互利"的原则 | 第165页 |
·因地制宜,循序渐进的原则 | 第165-166页 |
·构建和完善森林经营合作组织体系 | 第166-172页 |
·横向组织结构 | 第166-169页 |
·纵向组织结构 | 第169-172页 |
·健全森林经营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 | 第172-174页 |
·健全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 | 第172-173页 |
·健全组织的内部决策机制 | 第173-174页 |
·明晰组织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| 第174页 |
·森林经营合作组织外部保障措施 | 第174-177页 |
·立法规范方面 | 第174-175页 |
·政府扶持方面 | 第175-1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7-178页 |
9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引进机制 | 第178-187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 | 第178-179页 |
·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| 第179-181页 |
·构建分级分类培训机制 | 第179-180页 |
·建立人才示范带动机制 | 第180页 |
·构建林学专业大学生林农培训机制 | 第180-181页 |
·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 | 第181-183页 |
·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的重要意义 | 第182页 |
·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模式 | 第182-183页 |
·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后备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| 第183-186页 |
·构建与农林生产相协调的义务教育培养机制 | 第183-185页 |
·构建技术骨干培养机制 | 第185页 |
·后备人力资源培养动力保障机制 | 第185-1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6-187页 |
10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投融资机制 | 第187-203页 |
·专项基金制度的设计 | 第187-191页 |
·专项基金制度的内涵及设计的必要性 | 第187-189页 |
·专项基金制度的制定 | 第189-191页 |
·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信贷融资机制 | 第191-196页 |
·完善林权证抵押贷款制度 | 第191-194页 |
·发展林业贸易信贷融资机制 | 第194-196页 |
·创新林业合作组织合作融资机制 | 第196-198页 |
·改善林业合作组织的融资环境 | 第197页 |
·吸引民间借贷向合作社内聚集 | 第197页 |
·加大林业合作组织内部的集融资 | 第197-198页 |
·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风险防范机制 | 第198-201页 |
·发展森林保险的政策建议 | 第198-200页 |
·发展林产品期货市场的政策建议 | 第200-20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1-203页 |
11 结论与建议 | 第203-206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203-204页 |
·建议 | 第204-2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6-213页 |
附表一: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调查资料清单 | 第213-215页 |
附表二:林农情况调查表 | 第215-221页 |
附表三:森林经营措施规划设计一览表 | 第221-222页 |
附表四:林农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专家调查问卷 | 第222-224页 |
附表五: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 | 第224-226页 |
附表六:南方集体林区林农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| 第226-23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239-240页 |
导师简介 | 第240-241页 |
致谢 | 第2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