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相关问题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概述 | 第12-19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相关概念辨析 | 第12-13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| 第12页 |
| ·上市公司收购与企业并购 | 第12页 |
| ·上市公司收购与公司合并 | 第12-13页 |
| ·上市公司收购的分类概述 | 第13-16页 |
| ·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| 第13-14页 |
| ·全面收购与部分收购 | 第14-15页 |
| ·友好收购与敌意收购 | 第15页 |
| ·现金收购、换股收购 | 第15-16页 |
| ·善意收购与恶意收购 | 第16页 |
| ·反收购制度概述 | 第16-19页 |
| ·反收购的动因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反收购法律措施 | 第17-19页 |
| 第三章 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概况 | 第19-29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法理阐释 | 第19-21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概述 | 第19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合法性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类型 | 第21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5页 |
| ·对收购人的监管 | 第22-23页 |
| ·对收购要约的监管 | 第23-24页 |
| ·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监管 | 第24-25页 |
| ·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现状 | 第25-27页 |
| ·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| 第25-26页 |
| ·行政干预过度 | 第26页 |
| ·监管主体的权限不明 | 第26-27页 |
| ·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| 第27页 |
| ·缺乏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监管 | 第27页 |
| ·国外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概况 | 第27-29页 |
| ·英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 | 第27-28页 |
| ·美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 | 第28-29页 |
| 第四章 监管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必要性 | 第29-35页 |
| ·监管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应当遵循的原则 | 第29-31页 |
| ·股东公平待遇原则 | 第29-30页 |
| ·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 | 第30页 |
| ·信息公开原则 | 第30-31页 |
| ·监管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必要性 | 第31-33页 |
| ·顺应国际化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要求 | 第32页 |
| ·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| 第32-33页 |
| ·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要求 | 第33页 |
| ·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目标指向 | 第33-35页 |
| ·优化资源配置,鼓励有效率的上市公司收购 | 第33页 |
| ·减少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| 第33-34页 |
| ·保护投资者(尤其是中小股东)利益 | 第34-35页 |
|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制度 | 第35-39页 |
| ·健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法规 | 第35页 |
| ·把握行政干预的适度性 | 第35-36页 |
| ·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 | 第36页 |
| ·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6-38页 |
| ·真实性 | 第37页 |
| ·全面性 | 第37页 |
| ·准确性 | 第37页 |
| ·及时性 | 第37-38页 |
| ·加强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监管制度 | 第38-39页 |
| 结语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