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1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| 第8-10页 |
| 二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| 三、主要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公司章程自治之理论分析 | 第11-16页 |
| ·公司章程的含义解读 | 第11-13页 |
| ·大陆法系之公司章程定义 | 第11-12页 |
| ·英美法系之公司章程组成 | 第12-13页 |
| ·公司章程性质的学说探讨 | 第13-15页 |
| ·自治法说 | 第13-14页 |
| ·合同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·公司章程自治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公司章程规则与我国公司法规范的关系考察 | 第16-20页 |
| ·公司法规范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| ·章程规则与我国公司法规范在立法上的不同关系 | 第17-20页 |
| ·公司法不规定,完全授权公司章程规定 | 第17-18页 |
| ·授权公司章程作出规定,但公司法给予一定限制 | 第18页 |
| ·公司法作出规定,但授权公司章程作出细化 | 第18页 |
| ·公司法作出规定,但允许公司章程作出补充规定 | 第18页 |
| ·公司法作出规定,但允许章程规则排除适用 | 第18-19页 |
| ·公司法作出规定,但章程另有规定的,从其规定 | 第19页 |
| ·公司法作出规定,章程不可约定排除或变更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维度——章程自治在我国公司法中的分类考察 | 第20-34页 |
| ·适用于所有公司类型的章程自治规范 | 第20-23页 |
| ·经营范围自主 | 第20页 |
| ·法定代表人自主 | 第20-21页 |
| ·对外投资、担保自主 | 第21页 |
| ·章程记载事项自主 | 第21页 |
| ·司法救济自主 | 第21页 |
| ·利润分配自主 | 第21-22页 |
| ·公司组织机构职权自主 | 第22页 |
| ·董事会人数及董事任期自主 | 第22-23页 |
| ·监事会的议决程序及职工代表比例自主 | 第23页 |
| ·高级管理人员范围自主 | 第23页 |
| ·聘用和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自主 | 第23页 |
| ·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自治规范 | 第23-27页 |
| ·股东出资义务履行自主 | 第23-24页 |
| ·股东的查阅权自主 | 第24页 |
| ·股东的优先认购权自主 | 第24页 |
| ·股东会相关制度自主 | 第24-25页 |
| ·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议决程序自主 | 第25页 |
| ·股东表决权自主 | 第25-26页 |
| ·董事长、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自主 | 第26页 |
| ·股权转让自主 | 第26-27页 |
| ·股东资格继承自主 | 第27页 |
| ·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自治规范 | 第27-29页 |
| ·认购股份数自主 | 第27-28页 |
| ·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自主 | 第28页 |
| ·累积投票制自主 | 第28页 |
| ·股份转让自主 | 第28-29页 |
| ·公司章程自治的三个维度 | 第29-34页 |
| ·类型性限定:闭锁公司的自治空间宽于公众公司的自治空间 | 第30-31页 |
| ·结构性限定:公司治理机制、利益分配的自治空间宽于管理层的忠实和勤勉 管理的自治空间 | 第31-32页 |
| ·稳定性限定:章程的设立自由宽于其修改自由 | 第32-34页 |
| 第四章 公司章程自治在我国的缺失和完善 | 第34-40页 |
| ·轻如鸿毛的公司章程——章程自治在我国的缺失 | 第34-35页 |
| ·公司章程制定中的意思缺失 | 第34-35页 |
| ·对章程内容的安排泛形式化 | 第35页 |
| ·我国公司章程自治的完善措施 | 第35-40页 |
| ·强化鼓励公司章程自治的理念 | 第36页 |
| ·构建有利于实现章程自治的公司法规范体系 | 第36-37页 |
| ·形成崇尚公司章程自治的企业文化 | 第37-38页 |
| ·完善体现章程自治的登记审查 | 第38-39页 |
| ·加强公司章程自治的司法保障 | 第39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