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缩写词表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发光细菌法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| ·发光细菌法 | 第10-12页 |
| ·发光细菌荧光素酶基因 | 第12页 |
| ·细菌抗砷机制 | 第12-13页 |
| ·特异性基因工程菌株 | 第13-14页 |
| ·小结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试验研究 | 第16-49页 |
| 试验一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饲用抗生素单一及联合毒性的研究 | 第16-27页 |
| 摘要 | 第16页 |
| ·前言 | 第16-17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仪器 | 第17页 |
| ·菌种和试剂 | 第17页 |
| ·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·HgCl_2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 | 第19-20页 |
| ·一元抗生素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 | 第20-22页 |
| ·二元抗生素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 | 第22-23页 |
| ·多元抗生素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 | 第23-25页 |
| ·讨论 | 第25-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试验二 砷敏感型发光细菌基因工程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7-49页 |
| 摘要 | 第27页 |
| ·前言 | 第27页 |
| ·材料、试剂与仪器 | 第27-34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| ·试剂 | 第28-34页 |
| ·仪器 | 第34页 |
| ·方法 | 第34-40页 |
| ·明亮发光杆菌和大肠杆菌 DH5α的复苏及扩大培养 | 第34页 |
| ·luxAB 和 O/P-arsR 基因的克隆 | 第34-37页 |
| ·pET32a-luxAB-arsR 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7-39页 |
| ·重组基因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| 第39-4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7页 |
| ·luxAB 和 O/P-arsR 基因的克隆电泳结果 | 第40-42页 |
| ·pET32a-luxAB-arsR 表达载体的构建电泳结果 | 第42-44页 |
| ·砷敏感型基因工程菌诱导表达 SDS-PAGE 电泳结果 | 第44-47页 |
| ·讨论 | 第47-48页 |
| ·不同砷形态化合物作为诱导物对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7页 |
| ·不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7页 |
| ·重组工程菌的砷敏感性检测 | 第47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三章 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49页 |
| 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-56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