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复泵曲轴疲劳强度分析及动载荷测试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| 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·往复泵曲轴疲劳强度研究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曲轴疲劳强度研究发展及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曲轴疲劳强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5页 |
| ·曲轴疲劳强度研究方法概述 | 第15-19页 |
| ·试验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计算分析方法 | 第16-19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| ·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曲轴力学分析及疲劳强度校核方法 | 第21-38页 |
| ·引言 | 第21页 |
| ·曲轴疲劳强度计算流程 | 第21-23页 |
| ·往复泵曲轴动力学计算 | 第23-33页 |
| ·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及受力分析 | 第24-27页 |
| ·曲轴受力分析及危险截面应力计算 | 第27-33页 |
| ·疲劳强度校核 | 第33-37页 |
| ·单向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| 第33-35页 |
| ·复合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| 第35-36页 |
| ·影响疲劳强度的零件状态因素 | 第36-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三章 疲劳强度校核系统开发及算例分析 | 第38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38页 |
| ·应用程序开发 | 第38-41页 |
| ·程序整体规划 | 第38-39页 |
| ·程序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| 第39-40页 |
| ·软件说明 | 第40-41页 |
| ·算例分析 | 第41-45页 |
| ·程序验证 | 第41-42页 |
| ·实际算例 | 第42-45页 |
| ·设计改进 | 第45-47页 |
| ·增加曲轴强度的主要方式 | 第45-46页 |
| ·曲轴改进方案 | 第46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章 整体曲轴有限元分析 | 第48-64页 |
| ·引言 | 第48页 |
| ·有限元法简介 | 第48-49页 |
| ·曲轴整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9-51页 |
| ·曲轴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| 第49-50页 |
| ·单元类型选择 | 第50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50-51页 |
| ·曲轴有限元分析 | 第51-57页 |
| ·载荷边界条件 | 第51-54页 |
| ·位移边界条件 | 第54-55页 |
| ·计算工况选择 | 第55-57页 |
| ·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7-63页 |
| ·应力计算结果 | 第57-62页 |
| ·刚性支承与非刚性支承对比分析 | 第62页 |
| ·曲轴安全系数计算 | 第62-63页 |
| 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五章 流量调节工况下动载荷测试及曲轴强度校核 | 第64-79页 |
| ·引言 | 第64页 |
| ·往复泵连杆动态应变试验 | 第64-70页 |
| ·试验原理 | 第65-67页 |
| ·试验仪器 | 第67-68页 |
| ·试验工况选择 | 第68-69页 |
| ·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| 第69-70页 |
| ·测试结果分析 | 第70-76页 |
| ·测试数据处理 | 第70-72页 |
| ·试验数据分析 | 第72-76页 |
| ·流量调节工况下的曲轴强度计算 | 第76-77页 |
| ·截面简支梁法、有限元法、动载荷法比较 | 第77-78页 |
| ·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79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79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