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

行政第三人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7-11页
 一、选题的原因第7-8页
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三、选题的意义第10-11页
第一章 行政第三人概述第11-18页
 一、行政第三人性质的学理争论第11-12页
  (一) 行政相对人范畴说第11-12页
  (二) 独立说第12页
 二、行政第三人的涵义第12-18页
  (一) 行政第三人的概念与特征第12-14页
  (二) 行政第三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4-15页
  (三) 行政第三人的主要实践类型第15-18页
第二章 行政第三人的权利第18-27页
 一、行政第三人权利保障的必要性第18-20页
  (一) 实践的需要第18页
  (二) 理论基础第18-19页
  (三) 宪法依据第19-20页
 二、行政第三人的权利定位第20-23页
  (一) 行政第三人权利的概念第20页
  (二) 行政第三人权利与行政权力第20-23页
 三、行政第三人权利类型第23-24页
  (一) 参与权第23-24页
  (二) 提起救济权第24页
 四、行政第三人权利被侵害的情形第24-27页
  (一) 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行为第24-25页
  (二) 行政机关不履行监管职责第25-26页
  (三) 行政机关变更、撤销或者废止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第26页
  (四) 合法的行政行为第26-27页
第三章 我国法律对行政第三人权利的保护现状第27-37页
 一、有关法律赋予了行政第三人一定的法律权利第27-32页
  (一) 行政程序性权利第27-30页
  (二) 法律救济性权利第30-32页
 二、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监督检查保护行政第三人权利第32-33页
  (一) 监督检查的必要性第32-33页
  (二) 现行监管机制存在的缺陷第33页
 三、通过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来保护行政第三人权利第33-37页
  (一) 权力机关的监督第33-34页
  (二) 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第34-35页
  (三) 司法机关的监督第35页
  (四) 媒体监督第35页
  (五) 群众监督第35-37页
第四章 行政第三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第37-45页
 一、构建完整的行政程序保护体系第37-39页
  (一) 法律草案起草参与权第37页
  (二) 知情权第37页
  (三) 听证权第37-38页
  (四) 申请回避权第38页
  (五) 举报权第38-39页
 二、完善救济保护措施第39-41页
  (一) 行政复议第39页
  (二) 行政赔偿第39-41页
 三、健全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检查机制第41-42页
  (一) 树立监管意识第41页
  (二) 改进监管的方式第41-42页
  (三) 落实监管主体的权责第42页
  (四) 加大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力度第42页
 四、加大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力度第42-45页
  (一) 权力机关的监督第42页
  (二) 行政机关的监督第42-43页
  (二) 媒体监督第43-44页
  (四) 群众监督第44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9页
后记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行政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研究
下一篇:论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完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