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6页 |
| 前言 | 第16-20页 |
| 第一部分 汉、维、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0-37页 |
| 1.对象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| ·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2.结果 | 第22-31页 |
| 3.讨论 | 第31-36页 |
| 4.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二部分 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(SNP)的研究 | 第37-66页 |
| 1.研究对象 | 第39页 |
| 2.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39-47页 |
| ·血液样品采集 | 第39-40页 |
| ·基因组DNA的抽提 | 第40页 |
| ·DNA溶液浓度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| 第40-41页 |
| ·PCR-RFLP法测定基因型 | 第41-47页 |
| 3.质量控制 | 第47页 |
| 4.统计分析方法 | 第47页 |
| 5.结果 | 第47-57页 |
| 6.讨论 | 第57-64页 |
| 7.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第三部分 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中的干预作用 | 第66-82页 |
| 1.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68页 |
| 2.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68-69页 |
| ·采用KABP问卷进行调查 | 第68-69页 |
| ·问卷的设计 | 第69页 |
| ·健康教育的形式 | 第69页 |
| 3.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69页 |
| 4.质量控制 | 第69-70页 |
| 5.结果 | 第70-77页 |
| 6.讨论 | 第77-81页 |
| 7.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82-86页 |
| 1.汉、维、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| 第82页 |
| 2.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昔酸多态性(SNP)的研究 | 第82-83页 |
| 3.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中的干预作用 | 第83-84页 |
| 4.研究创新及展望 | 第84-86页 |
| 附录 | 第86-100页 |
| 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1-118页 |
| 综述 | 第118-126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26-127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27-128页 |
| 导师评阅表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