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型后的内蒙古银行网络系统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绪论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·研究目的、方法及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网络架构转型 | 第15-19页 |
·概述 | 第15页 |
·网络架构的转变 | 第15-16页 |
·网络架构转型前——二级网络架构 | 第15-16页 |
·网络架构转型后——三级网络架构 | 第16页 |
·网络总体设计原则 | 第16-18页 |
·高可靠性原则 | 第17页 |
·高可用性原则 | 第17页 |
·高安全性原则 | 第17页 |
·开放性原则 | 第17页 |
·可扩展性原则 | 第17页 |
·可管理性原则 | 第17-18页 |
·兼容性原则 | 第1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数据中心总体设计与改造 | 第19-32页 |
·数据中心总体设计原则 | 第19页 |
·数据中心区域化设计 | 第19-20页 |
·数据中心分区设计 | 第20-26页 |
·网络核心区域 | 第20页 |
·生产业务MIS服务区 | 第20-21页 |
·测试开发服务区 | 第21-22页 |
·办公网络区 | 第22页 |
·外联网络区 | 第22-23页 |
·网银区 | 第23页 |
·管理控制区 | 第23-24页 |
·数据中心备份区 | 第24页 |
·广域网接入区 | 第24-25页 |
·事后监督区 | 第25-26页 |
·数据中心改造 | 第26-31页 |
·可靠性改造 | 第26页 |
·安全性改造 | 第26-27页 |
·网关下移改造 | 第27-28页 |
·网银区改造 | 第28-3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骨干网络总体设计 | 第32-57页 |
·骨干网面临的新形势 | 第32-33页 |
·新型业务对海量传输的需求 | 第32页 |
·业务扁平化对骨干带宽的需求 | 第32页 |
·多业务传输中的资源保障需求 | 第32-33页 |
·骨干网整体规划 | 第33页 |
·骨干网资源规划 | 第33-34页 |
·链路选型规划 | 第33页 |
·带宽规划 | 第33页 |
·路由规划 | 第33-34页 |
·骨干网分流规划 | 第34-36页 |
·高可用设计 | 第34-35页 |
·链路选择 | 第35-36页 |
·路由规划 | 第36-40页 |
·路由协议选择 | 第36-38页 |
·路由协议规划设计 | 第38页 |
·BGP的路由控制 | 第38-39页 |
·IGP路由规划 | 第39-40页 |
·带宽计算 | 第40-44页 |
·业务带宽计算 | 第40-42页 |
·OA业务带宽选择 | 第42页 |
·数据分流 | 第42-44页 |
·一级骨干网规划 | 第44-49页 |
·分行网络规划 | 第45-46页 |
·分行分区设计方法 | 第46页 |
·分行分层设计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各规模分行网络模式 | 第47-49页 |
·大型分行网络模式:三层设计模式 | 第47-48页 |
·中型分行网络模式:二层设计模式 | 第48页 |
·小型分行网络模式:单层设计模式 | 第48-49页 |
·二级骨干网规划 | 第49-56页 |
·支行的发展特点 | 第49-50页 |
·大型支行设计 | 第50-55页 |
·中型支行设计 | 第55-56页 |
·小型支行设计 | 第56页 |
·链路带宽选择 | 第5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灾备网络设计 | 第57-64页 |
·灾难备份的定义 | 第57页 |
·灾难恢复等级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级别 | 第57-58页 |
·应用级别 | 第58页 |
·业务级别 | 第58页 |
·灾难恢复资源要素 | 第58-59页 |
·灾难恢复能力目标 | 第59-60页 |
·恢复时间目标(RTO) | 第59页 |
·恢复点目标(RPO) | 第59-60页 |
·网络恢复目标(RNO) | 第60页 |
·国标灾难恢复等级 | 第60-62页 |
·组网结构 | 第62-63页 |
·业务流量 | 第62-6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IP地址规划 | 第64-73页 |
·概述 | 第64页 |
·IP地址编码规范目标 | 第64-65页 |
·分配原则 | 第65页 |
·编码方法 | 第65-66页 |
·总行IP地址规划 | 第66-67页 |
·IP地址区段分配 | 第66页 |
·各标识字段说明 | 第66-67页 |
·数据中心(总行)IP地址分配范围 | 第67页 |
·分行IP地址规划 | 第67-69页 |
·IP地址区段分配 | 第67-68页 |
·各标识字段说明 | 第68-69页 |
·支行IP地址规划 | 第69-71页 |
·IP地址区段分配 | 第69-70页 |
·各标识字段说明 | 第70-71页 |
·广域网接口IP地址规划 | 第71-7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六章 网络性能监测与分析 | 第73-85页 |
·规划效果 | 第73-74页 |
·面向发展的架构 | 第73页 |
·更可靠的网络系统 | 第73页 |
·高性能的核心 | 第73-74页 |
·支持业务平滑扩展 | 第74页 |
·网络性能监测与分析 | 第74-84页 |
·核心路由器 | 第74-81页 |
·核心交换机 | 第81-83页 |
·灾备模拟演练 | 第83-8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6页 |
总结 | 第85页 |
展望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页 |